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眼下,全国水产大县连江的2.5万亩三倍体牡蛎迎来丰收季,将持续至10月,预计总产量可达10万吨,预估产值达5亿多元。渔民每天起早摸黑,打捞牡蛎,海上一片“夏耕”景象。

利用滑轮将吊养在海里的一串串三倍体牡蛎打捞上船,运到村庄码头边,进行分拣、清洗、包装、过秤;再利用吊车吊装到大型货车上,准备销往市场……5日一早,连江县官坞村渔民林哲同、林则渠等人驾船来到距离村庄约5公里的黄岐湾三倍体牡蛎规模化养殖区,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大丰收,整个收获时间可持续4个月。除了供应福州本地市场,还卖往全国各地,北到山东,南到广东。”林哲同打开几个牡蛎,个个脂白如玉,筋肉可见。每个三倍体牡蛎重250克到350克不等,品相好的售价在每公斤12元左右。

记者采访中获悉,连江三倍体牡蛎受市场青睐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地处闽江与敖江入海口,咸水淡水交汇,水质优良,营养物质充足;二是相比传统牡蛎,三倍体牡蛎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且块头大、成活率高,又因糖原含量高,肉质也特别好。

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工程师王为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牡蛎一亩产量在2吨到3吨,亩产值4000多元;三倍体牡蛎一亩能达到4吨,产值在2万元至4万元,相当于原来的5倍到10倍。

王为刚介绍,连江县在黄岐湾和定海湾海域建设万亩三倍体牡蛎养殖示范区,同时推进育苗工作,目前育苗室、育苗池、配套育苗设施已建成。为促进渔民增收,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连江县近年来积极引导渔民采取“塑胶浮球+装笼吊养”的环保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白色泡沫海漂垃圾污染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湾外海域风浪大串养三倍体牡蛎易脱落到海底的问题。

接下来,连江还将继续优化养殖模式,推广“塑胶渔排+装笼吊养”新型养殖模式,带动海上养殖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产值、颜值双提升,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吴其法)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