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全市33.2万人次报名,热门课程一位难求

老年大学热度持续攀升

上午是摩登基础课,下午是摩登示范课,5日,上了一整天舞蹈课的市老年大学学员林敏大呼过瘾!像林敏这样热情满满的学员,在老年大学里比比皆是。

学舞蹈、学钢琴、学法律,蹲点“抢”位入学,一人猛报好几门课……老年大学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根据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39万,今年福州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共有33.2万人次报名。随着社会发展,老年教育成为一大热点,老年大学为什么这么火?福州市老年教育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现象

老年大学受热捧

“退休之后也要学习,多学些法律知识,防止被骗。”上周四9点多,市老年大学学员刘美金匆匆赶到学校,她今年新选的法律知识课就要开始了。虽然每次上课都要从台江区赶到晋安区,但刘美金觉得老师讲得很好,自己也学到很多知识,距离远一点也没事。

退休之后,到老年大学上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福清市新厝镇老年学校校长余世忠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开设了舞蹈和音乐两个班,因为报名火热,无奈之下,不得不增设“招生条件”,“挑选”老年学员。

近年来,老年教育受到大众关注,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老年大学这么火?

退休一年多后,市民郑女士的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今年初看到市老年大学招生的报道后就跃跃欲试。“没想到课程还挺丰富的,价格还便宜,每年只要几百元。”郑女士说,最后她一口气在市老年大学及其分校报了4门课程。

师资强是老年大学火热的另一个因素。退休前,爱好花草园艺的郑女士在市老年大学新店分校报了“家庭园艺班”,没想给她上课的就是她慕名已久的园艺工程师陈晞文。郑女士说,除了园艺班之外,她报名的茶文化、瑜伽、尊巴课程的老师,都讲得很好。

门槛低也让老年大学受欢迎。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老年教育属于公益普惠性教育,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能入学。例如,市老年大学招收对象为50周岁至80周岁的男性、45周岁至80周岁女性,基本上身体健康,就可以入学。

对于晋安区老年学员张燕玲来说,上老年大学让她重新找到了自我。“退休的前几年,我都是在家里做家务,生活很单调,没有乐趣。报名老年大学后,生活就丰富起来了。”张燕玲说,以前年轻的时候喜欢跳舞但没有时间,现在也算弥补了遗憾。

到了晋安区老年大学后,张燕玲还成了学校歌唱团的副团长,并获得了不少荣誉。“家里的小朋友也觉得奶奶很厉害。”张燕玲说,不仅自己感觉变好了,身边的人也觉得她精气神不一样了。

在罗源县老年大学舞蹈班的老师黄爱文看来,老年大学也带有社交属性,“同学们上课十分认真,下课了还凑在一起讨论,学校变成了交友平台,很多学生来了就不想毕业呢。”

瓶颈

多重原因导致“一位难求”

对校方来说,老年大学“火”了是好事,但要办好老年教育还有点“力不从心”。

市老年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舞蹈、声乐、烹饪等课程都是大热门,确实可以用“一位难求”来形容,甚至还出现过高峰期在线人数过多导致报名系统崩溃的事件。但也会有令人意外的情况,“像今年,往常很冷清的养生班却成了大热门,我们还得连夜开班。”

“一位难求”并不仅仅是学位不够,更多的是揭示出课程“冷热不均”现象。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市老年大学新教学楼投用后,学位基本上能够与报名人数的持平,但是不同课程之间报名人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像《诗经赏析》《茶艺表演与鉴赏》等课程,开班前还要担心有没有人报名。

让校方无奈的不止课程“冷热不均”问题,办学经费这个“老大难”更是拦路虎。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级老年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学费返还和同级财政拨款两大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学校日常开支、学员活动经费及教师授课金等方面。而县级老年大学的办学经费则因办学规模、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有所差异,区县老年大学之间的办学经费差异可以达到10多倍。

“最早我们每年的经费只有5万元。”罗源县老年大学副校长杨丰介绍,没搬到新教学大楼之前,老年大学的办学还要借用其他场地,办学设备相对落后,老师也不好找。但随着县政府的重视,2019年新教学楼竣工投用,办学条件提高了,经费也提高到28万元,今年更是“飙升”至100万元。

业内人士坦言,罗源县老年大学无疑是幸运儿,有的老年大学依然处于资金短缺,共用办学场地的状态。公办老年大学完全依赖政府支持,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办学水平。

没钱苦,有钱也还有烦恼。“我们现在的课程不够丰富。”杨丰坦言,像智能手机之类的课程,学校还没有开设,而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老师。

那如何才能找来老师?据介绍,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以兼职教师、退休返聘教师为主,且大多采用的是社会招聘的形式,没有正式编制且课酬少。

郝新亮退休近10年后,2019年在朋友推荐下,经过投递简历和面试,进入市老年大学教授书法、写作等课程。“能给老同志上课我自己也开心。”郝新亮说,看着学生们学到了东西,增加了技能,有的还圆了年轻时的“大学梦”,自己也觉得非常有成就。

郝新亮还告诉记者,退休返聘教师常常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不能长久任教。而对于兼职教师,虽然市教育局曾于2018年发文,鼓励在职教师参与老年教育工作,但也常常因与原单位的工作产生冲突,需要频繁调课,这也导致了教师队伍不稳定。

探索

将老年教育延伸到家门口

就在不少老年大学的课堂上演“老年人学、老年人教”时,马尾区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多了好几个年轻教师。原来,这是学校探索与阳光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合作的成果。

阳光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大三学生雷宇翔今年成了马尾区老年大学的老师,每周他都要为老年学员上一节声乐课。面对自己爷爷奶奶辈的学生,雷宇翔觉得在老年大学上课“非常有意义,也很有趣”。

马尾区老年大学今年开32个班,学员人数640个,报名学员996人次。有了像雷宇翔这样的“00”后加入,不仅解决了教师缺口问题,也为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采访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新合作模式带来的生命力,更欣喜地发现,破解老年大学“力不从心”的办法正在不断上演——社会各界正跳出“大学”,把老年教育延伸到家门口的社区里。

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入口的落地立牌上列着每周的活动安排,周一是手指操,周四是健康讲座,周五是音乐课……随着“长者食堂”建设在全市深入推进,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饭点一过,餐具一撤,“食堂”变身“学堂”,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有所学”。

“长者学堂”的教学能和老年大学相提并论吗?这不,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服务共享平台“幸福老人学堂”日前正式上线,未来市老年大学还将年均制作500集视频课程供有需要的“长者食堂+学堂”使用。

还有更多的惊喜让人振奋。我们发现不少社区开始借助高校的力量。长乐区吴航街道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合作,共建西关社区“乐龄学堂”“周末益课堂”,学生志愿者团队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常态化的教学活动。

让老年人就近在社区上学,不仅有利于缓解老年大学办学经费和条件紧张的难题,也是老年人本身的现实需求,能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本身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而有些老年人还需要帮忙照顾孙辈,他们的学习需求最好就近在社区得到满足。

阳光学院现代音乐学院师生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项目负责人邓倩说,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照顾孙辈,生活圈狭窄,未完全融入城市等特殊生活状况,他们的项目正在为老年人开发合适的课程,让他们在距家步行不到15分钟的路程内,享受老年教育。(记者 冯雪珠 谢星星 通讯员 林绿丰)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