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海、江、湖、河一应俱全,水系蜿蜒前行,地下温泉沸腾,与水有关的运动,更是热度不减。千百年来,划龙舟、看龙舟,都是备受欢迎的民间活动。

福州:一桨划千载 舟里读水城

龙舟竞速。

2023中华龙舟大赛(福建·福州站)刚刚收官。从蓬勃开展的龙舟运动,到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龙舟体验,再到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在时代的更迭中,福州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正以龙舟为钥,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之间,寻找新的思考与出路。

守护与坚持

农历五月,端午将至,光明港、晋安河、浦下河等水系,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一艘艘龙舟在就近的码头下水,好似原本分散各处的游击队员,听到集结号,从城乡各个角落,通过交织的内河水道,汇聚于此。

河里的人,击鼓挥桨、劈波斩浪;岸上的人,呐喊助威,激情四射,龙舟行处,泛起内河文化与龙舟文化相互交织的厚重涟漪。这样的有趣互动,是陈胜儿时记忆里就有的景象。

今年46岁的陈胜,来自福州传统龙舟发源地之一的台江万寿乡。早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河口万寿桥修建以后,这里的龙舟活动就很活跃,“扒龙船”是万寿乡间代代相传的盛事。

作为福州万寿魁龙龙舟队队长,陈胜与龙舟的缘分,已有38年了。从看爷爷辈划龙舟,到自己亲自上阵,这种与水的亲近感,他与生俱来。

“除了提前2个月为比赛集结训练,从农历五月的初一到初五,我们还有‘划端午’,祈求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北光明港路晋安河桥下的龙舟池,是陈胜和队员们的“老据点”,五月初四,36名队员照例在此集合,一番热身训练后,“划端午”在清脆的锣声中开场。

开阔的晋安河水面上,龙立潮头,劈波斩浪,声声呐喊与团结行进间,心底里的乡愁,在此传承留驻。“榕树下聚一聚,吃餐龙舟饭,龙舟上坐一坐,水里拼一遭,这种满足感无可取代。”陈胜说。

无论是荡漾在琴亭湖、流花溪,还是行进在晋安河、光明港,越来越好的内河水质,不仅让龙舟划手们如鱼得水,也让福州这座城市更显亲切、美好。

“小时候晋安河、光明港的水质很好,后面一度黑臭,我们训练起来挺不好受的,现在可是好太多了。”在陈胜看来,河畔的公园、河上的桥与清澈的水,都与龙舟相得益彰。

改变源于一场久久为功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打通13条断头河、44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115条河道建成开放,建设滨河绿道500公里,串珠公园379处……越来越畅通的内河水网,越来越美的训练与比赛环境,也让来自山东济南的“新福州人”王翔宇更喜欢这座城市。

“福州河网宽阔、水系发达,龙舟竞渡和龙舟文化的发展有先天优势,经过水系治理后,河道的宽度、深度、水质,都满足了水上运动的要求。”王翔宇是福州长乐汇泉龙舟队教练,从“百里水上福道”水上嘉年华龙舟巡回赛,到刚刚落下帷幕的2023中华龙舟大赛(福建·福州站),长乐汇泉早已成为拥有超高知名度、位列龙舟第一梯队的新秀。

近3年的“驻扎”,王翔宇见证了流花溪等河道的蜕变,更通过“龙舟里的福州”,看到了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群众爱上龙舟,爱上福州。”

传承、和睦、团结……在陈胜眼中,这是龙舟的魅力,他送给儿子的小柳叶桨里,也寄托着内心的念想:“龙舟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更应该是福州不可替代的一道美丽风景。”

福州:一桨划千载 舟里读水城

流花溪游艇。

沉淀与传承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闽都文化志愿者方杰十分忙碌。他受各方邀请,辗转于上下杭、三坊七巷等地,为市民游客讲解端午习俗,带领大家体验刺五毒、写午时书等传统活动。

谈论起贯通榕城内外的一条条河流,方杰十分感慨,他说,那是全体福州人的精神寄托与记忆乡愁。“河上的桥梁以及沿岸星罗棋布的古迹、故事传说以及民间信仰、民俗风情等经久不衰,可以说,漫步内河沿岸就是在品读千年闽都。”

诚如方杰所言,翻阅福州内河这部深远悠扬的“画卷”,我们看到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沉的文化力量:安泰河两岸达官显贵和历史文化名人聚居,多有诗情画意和历史的厚重感;三捷河沿河的上下杭街区,具有浓厚的市井文化和商贸文化;打铁港达道河是福州古城主要的对外通商的内河河港,沿河分布有对外通商的历史遗存,更多了一份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根据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课题组的研究,福州内河上有不同朝代的古桥60座,各类古树名木1000多株,有关内河的诗词歌赋250多篇,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近百个,更涌现出许多与水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与神祇共同成为内河居民的崇拜对象,形成了近30种民俗信仰与传统节日。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何创新发展使其焕发生机?望向白马河面,一艘龙舟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今年4月开通的“西湖—白马河—东西河”航线,保留了传统龙舟龙骨、舵、枙等元素,不过将鱼梁改良为边签,缩小了龙舟整体尺寸,提升了龙舟的舒适度。更明显的变化是,划船人不用柳叶桨,只需一人坐于船尾掌握方向,龙舟依靠微动力缓慢向前。

从市政务服务中心游船码头出发,乘客沿岸可见喜鹊桥、桂芳桥等11座桥梁及“缺哥望小姐”雕塑、“白马河畔人家”雕塑、白马三郎雕塑、西关水闸等建筑,大约一个小时后,抵达西湖公园。抬脚上岸,游客服务中心还有更多惊喜。“福州传统龙舟头不仅有龙,还有白马、红马、狮子、大象、白蛇、青蛙等等神兽,根据这一特有文化,我们开发了龙舟头盲盒这样一个文创产品,很受欢迎。”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福州市水务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以福文化为主题拓展水上嘉年华、“寻·福”“福舟悠游”等特色文旅产品,开展“寻福”主题研学活动、水上桨板节、滨水演绎等形式多样、文化气息浓厚的引流活动,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黎明湖等站点推出河畔茶馆服务,让市民游客畅享花样水上乐趣。

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传承内河沿岸闽都文化,还有许多自发力量:位于白马河沿岸的小柳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读小柳厝边故事多 聚新时代正能量》,任课老师带领学生们游览学习白马河的历史文化;西湖社区极力打造西湖文化品牌,围绕西湖的“春雅、夏趣、秋吟、冬颂”开展文化活动……

福州:一桨划千载 舟里读水城

一艘艘游乐龙舟满载乘客,在东西河上行驶。

期望与出路

香港清荃桥下的海湾,由福州同乡创立的菁英龙舟队破浪前行,声声鼓点以慰乡愁,队长郑庆晃怀揣一份希望:“通过这项运动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当古老的龙舟推开时间波浪,福州的内河也从过去流向未来,文化传承在探索中迸发生命力和创造力。

“内河文化‘文章’仍大有可为。”市人大代表高洪义从小生活在流花溪畔,不断从内河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如今他从事市政园林建设行业,参与了福州内河标杆段——台屿河公园建设。河两岸保留了千年古榕,搭配上垂柳、香樟、朴树等名木,呈现出“十里碧波、繁花烟柳”的景致。

提“颜值”,更要强“内涵”。高洪义说,在2200年历史文化积淀下,内河两岸不仅有各类古树名木,还留下许多对外通商的码头遗址和古厝,都值得继续深挖内涵。同时,要让内河文化“走进”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让内河历史代代传承。

他还欣喜地看到流花溪等河段举办了龙舟赛,“要常态化开展具有内河文化特色的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加强内河文化的宣传。”

在习俗逐渐淡化、城市化发展的当下,市政协委员、福州第八中学高级教师陈志忠有些担忧——人们对于福州历史与内河的关系不甚了解,内河文化意识相对淡薄。

“内河沿岸景观不少,名人轶事甚多。”陈志忠四处收集材料,才得知白马河有被誉为台江十景的“白马观潮”,有“白马三郎”的传说,还有“双抛桥”“荔枝换绛桃”的故事;安泰河被写入宋代福州知府曾巩的诗作:“人在画楼犹未睡,满船明月一溪潮”,河边朱紫坊住有宋朝为官的朱氏兄弟,民国海军总长萨镇冰等名人……呈现出丰富历史内涵。

他建议,沿河增设文化碑(栏)或内河廊亭,将闽都文化展出来;招募志愿者作为船游讲解员,将历史典故讲出来;开发特色纪念品,将内河风光传出去。

承载着众多期待,“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闽都画卷”不断延伸。水上嘉年华龙舟巡回赛持续开展中,也将迎来更多游客登上龙舟体验“水上福道”。

“目前,福州已在内河游航线下水多类型游船170余艘,并继续新增购置22艘新型游乐龙舟。”福州水务文旅负责人李招群介绍,围绕产品拓展,将适时购置增加各类适应实际需要的新游船,2025年底前再增购200艘。

内河不仅可以串起美好生活体验,也能在碰撞中续写城市多元文化。福州计划打造西湖—白马河—东西河精品文化航线、晋安河—光明港党建精品航线,更积极拓展内河旅游产品,水上会客厅、水上运动中心、水上竞技、岸上商业、水上救援、创业帮扶等产品业态方兴未艾。

李招群划出重点,“围绕水上会客厅和水上运动,将推出‘内河游+非遗展示’‘内河游+特色美食’‘内河游+闽都文化’‘内河游+运动健身’等体验。以‘福’文化为主题,将设计开发更多特色鲜明的福州内河文创产品。”

福州的龙舟,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龙舟里的福州,也在江流隽永、烟光成诗里写下对传统文化的无尽热爱与用心传承。(记者 孙漫 蒋雅琛 莫思予/文 陈暖/摄)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九届巴黎中国戏曲节闭幕 闽产京剧电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