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在连江打造锂电池产业链,在闽江构建示范应用场景

福州电动船开足马力驶向广阔蓝海

路上跑的电动汽车已是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水上跑的船舶其实也可以实现“电动”。在全球清洁能源浪潮的席卷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创新高。现如今,这股风潮也吹向了船舶领域,电动船舶逐渐成为绿色航运市场新宠。

去年,在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福建被列为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闽江被列为示范应用流域。近日,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也将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作为“电动福建”建设的重要抓手。

接连不断的利好,触发了电动船舶发展的引擎。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福州电动船舶产业如何布局?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未来将驶向何方?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先行先试 打造电动船舶发展样本

夏日的夜晚,从台江码头乘游轮夜游闽江,一边感受迎面吹来的江风,一边欣赏两岸美景,成为打卡 “闽江之心”的绝佳方式。眼下,福州加快建设闽江流域电动游船示范应用场景,推动闽江游船电动化升级,打造一批满足“闽江游”不同场景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船型,带领更多市民游客饱览“闽江之心”的美丽景色——

2月,由福州市内河旅游发展公司投资建造、长江船舶设计院福建绿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研发设计的闽江首艘纯电动内河游船顺利开工。该船采取双机双桨纯电动推进方式,能容纳102名乘客,一层为客舱,二层设有可满足15人至30人会议要求的 VIP室,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交付,填补福州在电动客船建造领域的空白。

3月,闽江高端新能源游船“闽江会客厅”顺利签约。该船采用纯锂电池动力,可搭载乘客212人,依据福州古建筑文化所遵循的礼制格局构型和布局,计划年底完工交付,将主要服务于福建水上旅游精品项目“闽江游”。

这两艘“福船”的建造,意义不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 “电动福建”、推动电动船舶推广应用和全产业链发展的部署,“电动闽江” 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示范应用场景。“作为福建省电动船舶试点示范项目,两个项目的实施将对全面推进 ‘电动福建’建设,打造闽江电动船舶示范应用流域、加快内河游船电动化转型升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福州在电动船舶领域早有布局。2020年,福建省首艘电动高端内河游船“闽江之星”在台江码头成功首航,开启闽江全域旅游绿色发展序幕。

“闽江之星”为省港口集团旗下海运集团投资,由中国船舶集团 702 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无锡东方高速艇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并由宁德时代配套锂电池,可谓凝聚了一线“国家队”科研成果。 

“老式柴油机轮的声音和气味,游客很难接受。电动游船不仅造型新颖、运行成本低,最重要的是震动小、无噪声、无气味,加上续航足以应付河流湖泊的定点线路,很适合用于旅游项目。”福建八方海上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说,自正式运营以来,“闽江之星”已累计搭乘游客超10万人次,并先后承接了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要活动。

如今,示范项目不仅限于游船,福州电动船舶正从内河驶向更为广阔的大海!

在东南造船公司,5000马力绿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已经下水,码头舾装作业正如火如荼。据介绍,这是国内首艘同时满足串联式混合动力、绿色船舶、智能船舶附加标志的高技术高附加值拖轮,预计8月交船。

该船由三台1400马力柴油发电机组组成,另搭载1960千瓦时电池,可在中国沿海航行、沿海拖带并用于协助集装箱船、散货船、危化品船等靠离泊位及出入船坞。“该船配置的锂电池组在纯电航行模式下续航能力达2小时,可满足单作业航次港区零排放、静音航行等要求。”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混合动力拖轮投产后,预计年综合节能率为26%,与常规拖轮相比,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3吨,一氧化碳约5.13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约6.97吨,颗粒物约0.12吨。

记者了解到,福州正加快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已投运一批电动“福舟” 服务于晋安湖—光明港、白马河—西湖等精品悠游线路;福州古厝集团 “茉莉”号纯电动游船计划于年内投入使用;由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电动海带收成船将于8月在连江县东洛岛海域投用……福州电动船舶领域的技术革新进一步彰显,电动船舶的“福州样本”加快形成。

抢抓机遇 拥抱百亿级市场空间

“双碳”目标下,交通领域的碳减排举足轻重,推动航运业减碳并在一段时间后实现脱碳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 

“电动船舶是指以电池动力部分或完全替代燃料油,产生动力及能源的船舶,其应用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和噪声污染,是船舶行业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祥顺说。

政策方面看,2022年,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积极稳妥发展 LNG 动力船舶、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福建省被列入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地区,闽江被列入示范应用流域。

此外,福建省近年来也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 2022年,省工信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2022年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从加快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快电动船舶产业发展。2023年,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也将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作为 “电动福建”建设的重要抓手。

接连不断的政策利好意味着机遇来临。据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预计,2026年,在原有船舶电动化改造以及新造电动船舶的带动下,中国电动船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67.5亿元。在这片百亿级的蓝海市场,产业号角已吹响。

福州拥有良好的内河航道和沿海港口条件,船舶工业历史悠久、实力强劲。1866年在马尾创建的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发端。近年来,依托扎实的船舶工业基础和辖区内沿海、江河、内湖的多样化应用场景,福州在国内较早谋划发展电动船舶产业,并将其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举措。 

“在全球减碳背景下和相关政策助力下,电动船舶产业前景广阔。”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管部高级经理卢水根介绍,福船集团积极布局绿色船舶制造产业,充分挖掘利用公司资源优势,设立福船集团电动船研制总装基地,全面启动电动船舶设计、建造等工作,拓展电动船舶研发制造业务。

船舶电动化转型将带来动力系统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向这一赛道。近日,福建省第十三届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在福州召开,辉煌新能源年产10万吨碳酸锂材料项目签约落地。“碳酸锂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此次落地连江可门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项目投资超过50亿元,将采用固体矿石提取工艺,投产后企业有望成为全球碳酸锂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福建辉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从德介绍。

据悉,连江可门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总占地面积4594亩,以 “拆好一颗锂电池”为理念,分析、摸透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所涉及的各项材料后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实现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在园区的完整布局。目前已签约落地福建辉煌、无锡东恒、祺添锂电池添加剂等多个项目,力争打造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基地。

船舶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福州正在构建高质量电动船舶产业体系,将“内联外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去年,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绿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在晋安揭牌成立,旨在新能源船舶应用场景、营运特点、市场需求、经济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助力福建开展电动船舶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的电动船舶及其关键配套设施设备产业体系,发挥示范效应,积极拓展长江流域等省外应用场景,并辐射带动全国。

直面挑战 多方合力攻克难关

电动船舶潜力巨大,但其推广过程并非一片坦途。

省工信厅日前开展的一项关于公众对电动船舶了解、应用情况的网上调查显示,与燃油船舶比较,98%的参与者认为“绿色环保”是电动船舶的最显著标签,大部分参与者认为清洁环保、船舶智能化程度高、噪音小及运营成本低是电动船舶的主要优势;超过一半的参与者认为电动船舶会代替传统燃油船舶。

但从电动船舶发展趋势看,大部分人认为,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度、续航能力、价格和充电时长等是电动船舶产业发展需重点关注的方向。其中,88%的参与者认为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是目前制约电动船舶发展的一大因素。

因为起步快,福州遇到痛点比其他地方更早一些。为补齐短板,福建“电动闽江”首个电动船舶直流充电示范场景去年底在闽江水口坝区的海事码头正式启用。这套充电设备是闽江流域首个“水陆一体”充电设施,采用高压变充一体大功率充电系统,将助推电动船舶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和闽江航运效益提升。

目前船用动力电池寿命一般在10年内,但船舶的寿命可以达到30年,这也就意味着船舶全生命周期内需要更换几次电池,运营成本、电费再加上更换系统费用等都将成为船舶电气化过程中的拦路虎。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以换电模式引入“电池银行”概念,采用租赁的形式,是解决初期成本过高的一种办法。换电模式可增加船舶航程、减少船舶在港充电时间,是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的重要手段。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电动船舶电池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技术问题仍需持续改进。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福建绿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院长汤文军表示:“电动船舶目前只是解决了基本技术和功能性问题,简言之,就是让船造出来、跑起来,但还有很多难点要去突破。”

科技攻关是钥匙。汤文军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强电动船舶前沿技术特别是船用电池、电力系统、智能化大功率充电系统、精准消防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电动船舶的续航能力和舒适性、安全性。同时,着眼全球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燃料电池研发力度,并及时布局下一代船用动力电池研发。

采访中,不少船舶制造企业认为,电动船初期投资成本远高于传统船舶,也成为“油转电”进程中的一道坎。对此,电动汽车发展路径中的成熟经验或将为船舶电动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目前应用于电动船舶的锂电池价格高昂,企业初期投入的负担较大,通过政策引导和相关补贴,建造电动船舶的积极性将有效提升。”卢水根认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以及航运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船舶电动化的普及之路将越走越远。(记者 颜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