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迅速攀升,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这种急性传染病专挑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近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儿科就收治了不少因手足口病引起反复高热、咽喉疼痛甚至热性惊厥的患儿。

幼儿突发抽搐长出许多疱疹

不久前的一个凌晨,福州1岁男孩同同(化名)突发抽搐,被妈妈抱进该医院儿科急诊室。医生检查发现,同同的口腔、足底、臀部长有许多疱疹,血常规提示存在病毒感染,诊断为手足口病合并热性惊厥。同日下午3时,3岁的悦悦(化名)也因抽搐入院,同样是手足口病高热引起的抽搐。

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夏桂枝表示,入夏以来,儿科急诊已接诊200多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发生抽搐的约10例。

大部分患儿病程约两周

夏桂枝医生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以及口腔黏膜出现丘疹或水疱。这时,孩子会说自己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部分患儿会出现特殊症状,在发病1周至3周后,手掌和脚掌会脱皮;发病一两个月后,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脱落的情况,发病两三个月后恢复正常。

大部分患儿症状轻微,具有一定自限性,病程约两周。少数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短期内出现持续高热、嗜睡、呕吐、头痛、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皮肤湿冷等症状,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脑炎、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这三种情况是重症表现

“3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展成重症!”夏桂枝医生提醒,一旦病毒侵入,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最快只要2天至4天,就能导致死亡。因此,一定要学会鉴别轻重症,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是重症表现,病情进展极为迅速,一定要及时送医。

1.孩子持续高热,体温38.5℃超过3天,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孩子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呕吐、抽搐、吸吮无力、惊跳等表现。

3.孩子出现心衰前兆,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夏桂枝医生强调,目前手足口病无特异抗病毒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接种疫苗可减少重症发生

“只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保护孩子。”夏桂枝医生表示,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好以下措施。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孩子亲密接触患儿,不要拥抱,不要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孩子们喜欢到处乱摸,因此,要指导孩子做到便后、饭前、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至少有20多种,但EV71是导致患儿重症、死亡的“元凶”。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

□延伸阅读

孩子出现惊厥怎么办?

大多数患儿热性惊厥是短暂发作,持续时间为1分钟至3分钟,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其跌落或受伤。

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其进一步受伤害。

患儿抽搐期间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者侧卧,及时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避免其窒息。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同时就近送医。

得过病的孩子以后还会得吗?

很多家长会问: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今后还会再得这病吗?

医生表示,这有可能。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它们之间没有互相交叉免疫。即使打了疫苗,也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

但只要是打过疫苗,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张文明)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