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价格上涨五六倍的共享充电宝、受年轻人追捧的共享自习室、挤占了公共空间的共享按摩椅……最近,“共享”一词频频引发热议,其背后正是一场围绕共享经济“价格、赛道、服务”的博弈,共享经济在福州情况如何?新兴共享业态抓住了怎样的消费心理?共享经济在福州的本土化之路又该如何走得更稳、更远?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调查。

福州共享消费方兴未艾

国庆假期将至,福州的一些由年轻人自发组建的“共享旅游”社群热闹了起来,大家将手头旅行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场旅游。“有车的出车,有物资的出物资,有经验的出攻略,各出所有,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拥有一场旅游,在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还能结识到很多朋友。”福州大学生小李提前一个月就做起了攻略,这个“十一”假期他计划和旅友们来一趟“共享”西北自驾游。

而在福州演唱会“高峰期”里,记者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软件中看到,场馆周边有网友发布“共享房屋”等服务。

记者观察到,在福州,“享有而不占有”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姿态,无论是当下大热的“特种兵旅行”“Citywalk”,还是演唱会衍生出的闲置资源租借服务,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正向“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体验”转变,这和“共享”概念不谋而合,落地后逐渐演化为多样化的共享新模式。福州各商家纷纷锁定市场需求,瞄准细分赛道,共享自习室、共享茶室、共享菜园、共享厨房等多元化共享业态纷纷涌现。

年轻人对成本的敏感不仅体现在消费方面。在“万物皆可共享”的当下,“共享创业”和青年创新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只需要千余元,办公室、会议室、茶水间乃至专业团队都可以共享。位于福州新区的“小租配齐”众创空间·滨海新城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里,年轻人在一间间办公室中各自忙碌、互不干扰,闲时还会在公用的茶室中共享资源、信息。

“这里配有办公桌椅、柜子、空调、网络,带一台电脑就可以入驻。平日里大家还可以低成本‘共享’团队,大大降低人力资源开支。”创业青年小吴说。

“立足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人数少的经营特点,我们为其配套工商、法务、财税、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等专业团队,助力创业团队专注技术、有的放矢,让本土企业享受到入驻辅导、团队组建和政策匹配等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小租配齐”直播创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租配齐”众创空间已入驻40多家企业,成为众多年轻人创业的“梦工厂”。

市场探寻细分赛道之际,共享理念也日益渗透进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市场融资等领域。9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福州长乐区罗联乡吴村,游客和学生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从乡村振兴站中走出来。这座乡村振兴站曾是一栋闲置的旧房屋,如今已成为学生和村民的“造梦天堂”。

近年来,罗联乡“穷则思变”,一边修缮村中的闲置房屋,一边改善村居环境,招商引资引进新型业态,凭借成本优势与优质服务,成功引进乡村振兴站等全新驻点。近日,罗联乡还计划打造吴村文创中心,将更多新兴业态“引”进来,让更多闲置房屋“活”起来。

闽清深山里年轻人集聚的“共享社区”“好年华 聚福州”引才活动中的“共享宿舍”、福州软件园为企业降本增收的“共享区”……福州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在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唤醒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为沉寂的乡村、校园注入新鲜血液,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共享消费的“喜怒哀乐”

新兴共享业态日益火热之际,老共享经济的体验所带来的话题也热议不断。近日,“共享按摩椅”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为此,记者走访福州多个商场、电影院发现,不少场所都铺设了多台共享按摩椅,有的电影院还设有专门的“按摩椅休息区”,甚至观影区也有不少共享按摩椅。

“因为这些共享按摩椅,有时候找一个免费座位都难。”福州市民小刘告诉记者。共享按摩椅等共享产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其过度扩张带来的“鸠占鹊巢”,卫生消杀不够、设备外皮破损、出现故障失修等问题也受到不少消费者吐槽。

类似情况在其他共享产品中也屡见不鲜。近日,记者在白马河边的一座公厕内租借了一把共享雨伞,扫码后,却发现共享设备上无法输入雨伞编号进行租借。后台客服反馈,可能是设备未及时充电所致。记者接连走访附近2公里内的多个共享雨伞点位,结果发现多台设备都无法正常使用。

与消费体验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享产品”价格的飙升。

“虽然没充满,还是要尽快还回去,不然十块钱可打不住。”一路小跑去还共享充电宝的福州市民刘女士遇到的情况绝非孤例。如今,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不约而同地涨价,从每小时1元涨到2元,最贵的已经涨到了6元,让许多人直呼借不起。

记者查询以往记录发现,在2018年,共享充电宝就陆续调整定价。2019年9月和2020年11月,行业又经历两次普遍涨价,从每小时1元涨至每小时3元、5元、8元不等。

事实上,共享经济行业价格上涨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共享充电宝,像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共享经济也都纷纷加入“涨价大军”,共享单车由1元/30分钟涨到1元/15分钟,月卡的开通价格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了“隐性涨价”。

经历几轮涨价,共享产品的价格最终刺痛了消费者,“我用这些东西就是图它便宜又方便,谁能想到现在既不方便,一不小心钱包还要被刺一刀。”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一边感受到共享经济带来的“痛感”,一边仍是“捏着鼻子在用”。

“大家已经养成了消费习惯,会用的人最终还是会用。”一家连锁火锅店老板郑女士告诉记者,充电宝涨价后,店内充电宝的收益反而较之前有所提高。

涨价,不少人已有心理预期。“近年来,外卖行业、网约车出行领域抢占市场的比拼,其背后是一种市场策略:通过补贴和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培养消费习惯,再通过提价来获取可观利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简逢陞说,当资本热潮褪去、行业重新洗牌,涨价似乎是必然选择。

“虽然遭到价格和体验的‘背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以租赁经济、平台经济等形式存在的共享商品,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同时还衍生出一批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小租配齐”总经理陈光耀说。

找准赛道才能“三方共赢”

新生事物的发展,大多需要经历从快速生长到有序规范的过程,然而,无论是从快速生长到有序规范,还是处于萌芽阶段寻求发展,共享经济何去何从,最终评价标准始终掌握在顾客手里。

目前,市场上的共享产品普遍采用直营和代理两种经营模式。“若有场地资源,则直接铺设设备,投入少、盈利高,越来越多的代理商加入共享产品投放中。”某品牌充电宝代理商林先生告诉记者,后期产品维护频率会根据投放点的位置、商家需求等灵活调节。

“在多数二三线城市中,共享经济的运营主体以中小型的发展渠道商为主,由于利润较低,维修成本又高,渠道商很难投入足够的成本去进行后期产品的维护。”就职于某综合服务平台的蔡先生说。

“在市场快速扩张之际,共享产品更不能‘一放了之’。”简逢陞提醒,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能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谁就能获得长久竞争力,这需要商家从用户角度出发,真正把重心放在产品上、服务上,不断优化产品细节,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近年来,福州在全国率先推动共享单车企业引入第三方管护企业,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筛选出66个热门停放点位实施管理,将主城区划分为110个网格,派驻128名运维人员,对所有共享单车进行精细化巡逻、无差别规整。

网格化、智慧化管理优化了车辆调度、运营维护,实现了投放数量、骑行需求与停放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效率最大化。

“这也启示着运营者,除了调整价格,更要通过精细化经营和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准,获得用户认可。”简逢陞说。

“共享”的同时更需要“共治”。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钱亮认为,商家应当在明显的位置提示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选择服务,监管部门在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的同时,也应该有序引导企业规范、创新服务。

“市场在瞄准细分市场,深挖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际,或许也能走出一条换道超车之路。但是,对于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监管部门需要‘化堵为疏’,对共享经济进行合理引导,让其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可能。”简逢陞认为,或许,共享经济通过比拼服务、找准赛道来吸引用户、获得三方共赢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记者 宋亦敏 沐方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