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

18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连江是全国水产大县,如何处理泡沫塑料、鲍鱼壳等海洋垃圾?如何与马祖共护一片海?为此,连江县开出了保护海洋生态的“进退之方”:设立海上垃圾回收点,清理海漂垃圾,清退泡沫浮球;让海洋垃圾变废为宝——变身文创作品、渔业产品,助力创建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

退:

设立海上回收点

清理海漂垃圾

据了解,黄岐镇与马祖列岛一水相连,是连江县对台展示的重要窗口和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在黄岐镇大建村的碧海之上,一座约40平方米的海上垃圾回收点静静漂浮着。上午6时许,两艘清漂船从码头出发前往回收点,将回收点垃圾运回上岸,往返途中,环卫工人还使用撑杆、铁钩等器具,打捞塑料袋、木板等垃圾。

“这个小小的垃圾‘中转站’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减少海漂垃圾的产生。”连江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林勇介绍,该回收点主要用于收集海上作业养殖户们的生产生活垃圾,实行一天一收,以达到日产日清的效果。

据了解,海上垃圾回收点于今年7月开始建设,8月中旬陆续启用。除黄岐镇外,筱埕、苔菉、安凯、下宫等乡镇部分村庄也均在渔船回港的必经航道设立了海上垃圾回收点。

“海上垃圾由机械船只打捞后运至岸边停靠点,沿海岸线垃圾则由人工作业收集至岸边堆放点,最后环卫车队会将垃圾收集转运至处理厂进行后端处置,形成一条较为完善的集海漂垃圾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于一体的工作机制。”连江县金凤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经理曾程说。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连江县已累计清理海漂垃圾2.24万吨。

垃圾在海上,根源在岸上。渔民使用传统的木制渔排,泡沫浮球遇到台风、风浪容易被冲散,从而产生大量海漂垃圾。为此,连江各沿海乡镇全面铺开白色泡沫浮球集中清理行动。截至目前,黄岐镇已完成白色泡沫浮球替换4.08万粒,传统木制渔排升级3.469万个。苔菉镇、筱埕镇等鲍鱼养殖重点乡镇正在积极推行使用环保鲍鱼饵料包装袋,建立健全鲍鱼苗包装袋和鲍鱼饵料包装袋的回收管理和回收利用奖惩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连江还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模式,先后投用“闽投1号”等11座深远海养殖平台,通过养殖装备升级,从根源上减少海漂垃圾。

进:

垃圾变废为宝

鲍鱼“点壳成金”

9月17日是国际海滩清洁日。16日,连江志愿者在黄岐镇赤澳村沙滩开展了环保净滩活动。“马祖澳是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与马祖列岛之间的一片海域,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渔业区域之一。”连江黄岐四海环保志愿服务队队长林金松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他们便联合马祖志愿者,发起了“两岸一家亲 海漂一起清”海峡两岸(环马祖澳)海洋生态保护行动,共护一片海。

林金松等人想得更远,将海漂垃圾改造成文创作品,如海螺做成的盆栽、废弃轮胎制成的创意时钟等,还计划举办两岸创意环保作品展。

同样变废为宝的,还有鲍鱼壳、牡蛎壳、鱼骨等渔业垃圾。连江是中国鲍鱼之乡,鲍鱼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会产生大量的鲍鱼壳。为此,筱埕镇取材鲍鱼壳、牡蛎壳,修建了官坞生态停车场;安凯乡利用鲍鱼壳、贝壳、碎石等,建成了虎头山房车营地,打造成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网红打卡点。

连江的鲍鱼深加工领军企业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点壳成金”的新路:被人丢弃的鲍鱼内脏,用来提取天然牛磺酸、鲍鱼肽;废弃的鲍鱼壳用来提取珍珠粉、中药材,实现身价倍增。

而在连江县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鱼骨等边角料也上演“变形计”,用于研发生产海洋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生物钙及其他海洋多肽和多糖类保健食品。

接下来,连江县将继续探索,把碧海银滩转化成金山银山,进一步健全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海上环卫工作实现常态化、专业化,并与马祖方面持续开展渔业、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争创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助力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连融媒 陈汉琳)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