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CCTV-15音乐频道《童声唱》节目组来到乐圣陈旸故里闽清拍摄录制节目——在梅溪新城唱响《歌声满行囊》《献给一架旧钢琴》;在“心上莲”组成莲花形状,湖光山色、潺潺流水,优美歌曲、生动舞蹈,恰似一场田间“音乐会”……短短几天,几百位乐圣故里的孩子展现少年风采的同时,也弘扬了闽清礼乐文化。
900多年前,闽清人陈旸呕心沥血编著了一部二百卷的《乐书》。《乐书》是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表演艺术百科全书。此书“乐”传近千年,推动闽清礼乐文化传承发展,让“乐圣故里·中国闽清”的IP“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
陈旸的“世界第一”
陈旸为何能称得上“世界音乐学第一人”及被后人称为“乐圣”,那要看《乐书》之于乐学领域的意义及影响力。
《乐书》篇章有1124条之多,渊博宏大,对当时的中外音乐资料几乎无所不包。陈旸注意历史考证,所收材料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更为可贵的是,他不摒弃为多数封建士大夫所鄙视的民间及外来音乐。书中的俗、胡两部,保存了不少重要的音乐材料,是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插图虽不甚精确,但绝大多数有依据,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乐书》成书前的情况及《乐书》涉及的范围,不难体会他所下的苦功。陈旸在前代典籍的基础上,悉心披览古代经书典籍,搜章摘句,穷原竟委,多方调查研究,广事搜罗,积累下丰富翔实的资料;又细心梳理、条分缕析,设定体例,精心编辑,才编成《乐书》。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要做好这些工作,没有刻苦有恒、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仅粗略统计,《乐书》内容涉及音乐、歌舞源流到乐理、乐器、歌、舞、百戏等等,而且每一条之中,往往还包含许多名目。
《乐书》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专著,也是对北宋以前音乐理论的一次历史性总结,比欧洲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德国《音乐词典》早了600多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清乾隆年间,《乐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的评价甚高,指出:“引证浩博,论辩亦极精审,唐以来,乐书无传者。宋乐书惟《皇祐新乐图说》及此书存耳。”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陈旸去世,享年61岁,“奉旨葬于本县十五都普贤寺山门外”(今闽清白中镇普贤村)。他去世后,入祀乡贤祠。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县居允敬在文庙明伦堂后建二陈先生祠,祭祀陈祥道、陈旸兄弟。陈旸博学多才,治学严谨,当年流传的“陈晋之读书法”也为后世学者充分肯定。
2005年元旦,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修葺一新后,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博物馆对外开放,显佑殿内立有8位中国古代音乐名人铜像,陈旸身着礼服头戴礼帽秉笔凝思端坐于案前的塑像列于其中。观其一生,正如清嘉庆年间县令方亨衢所撰《旸公墓道碑文》所云:“古立德立功立言之士,其精神足以彪炳宇宙,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
国务院将《乐书》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而且美国、韩国的国立图书馆也都收藏有此书。日本国会图书馆不但收藏《乐书》,还把其中部分内容翻译成日文,建立了关于陈旸《乐书》的专门网站,以便于广大读者、研究者充分利用。由此可见,陈旸《乐书》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
《乐书》彰显炙热家国情怀
“陈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著成《乐书》,彰显了其炙热的家国情怀。”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教授、福建省文化名家方宝川表示,《乐书》对于儒家经典中涉及“乐制”“乐用”的内容特别重视,强调“乐”的仪式、教化的重要性,亦即“礼乐制度”在整个政治、思想、文化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陈旸是北宋著名音乐家、理论家,官至礼部侍郎等。他精通儒家的礼乐之学,因此政治主张也是典型的礼治仁政思想。与其他儒学思想家又稍显不同的是,陈旸政治理念的提出,以及对皇帝的上表劝谏等,往往都是从乐的角度和立场展开的。
在《乐书》二百卷中,陈旸花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讨论当时礼乐制度的建设问题。其中,他经常流露出对宋徽宗的委婉规劝之意,希望徽宗能够少听奢靡之音,远离佞臣和小人。如陈旸在其《乐书·俗部》“宫伶”条中,对唐代宫廷的宫伶乐舞的规模宏大、从早到晚耗时甚久的情形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其扰乱了朝纲,是唐朝日益衰朽的主要原因。陈旸在《乐书》中浓墨重彩地铺陈渲染了这一史实,目的就是希望能借此暗劝宋徽宗远离蔡京、魏汉津等不奉雅乐之小人,以重振儒家礼乐制度。
方宝川教授表示,在《乐书》的《训义》九十五卷中,陈旸所进行的训解诠释,多采用以经典中相关内容互为训义、循环论证的方法,力图对儒家所推崇的古代“礼乐制度”作出全面的梳理,力图通过这样的梳理,寻求一个恢复夏商周“三代礼乐”制度的理论基础。
乐圣文化精神激励后人
闽清县独特的乐圣陈旸文化,不仅为这个礼乐之乡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更为闽清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陈旸作为中国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历经艰辛编撰《乐书》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最崇高地位。然而,陈旸的价值并不仅限于他的音乐才能和学术贡献,他的人格魅力以及身上折射出的“家国情怀、爱乡爱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追求卓越、清正廉洁”等精神内涵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发扬。
家国情怀,是陈旸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品质之一。他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进献《乐书》充分表达他希望以传统礼乐来规范君臣言行、重振朝纲的美好愿望。其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音乐理论家深沉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是陈旸又一鲜明品质。他发明“120字学习法”,一生笔耕不辍,10多年如一日,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坚持不懈地著成《乐书》二百卷。他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发了无数人的学习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爱国爱乡爱民,是陈旸创作的源泉。他为民请命守初心,民间因感念其作为,艺术加工出许多流传甚广的传说。陈旸遭罢官后,尽管不久官复原职,但是他对时局已然失望。毅然告老归乡后,陈旸依然保持以民为本的准则。看到乡民饱受旱灾之苦,他带领乡亲修建水利工程“贤良陂”,成为美谈。这种爱国情怀和对家乡人民的关爱,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追求卓越,是陈旸另一个显著特点。他编撰的《乐书》,不仅是一部音乐巨著,更是一部卓越的文化遗产,陈旸对雅乐的追求不仅限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鼓舞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目标。
陈旸为官多年,一直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乐书》手稿初审通过后,陈旸编书没钱买材料,还是朝廷拨付人手和笔墨帮助重新缮写,《乐书》遂由此通行于世。陈旸不为权势和金钱所动,敢于谏言,至今传颂着“陈贤良与皇帝辩宝”的故事。这种精神境界,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清廉而高贵的榜样。
近千年来,陈旸的精神内涵鼓舞人心,代代相传。后人以陈旸为榜样,以家国情怀为指引,以勤奋努力为动力,以爱国爱乡爱民为信念,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以清正廉洁为底线,为推动闽清礼乐文化和乐圣陈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也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贡献了力量。(记者 陈木易 林春长 通讯员 陈军辉 许庆凤/文 记者 石美祥/摄)
责任编辑:赵睿
- 闽清党员干部沉到一线解难题 产业园“挡路杆”迁移在望2023-10-17
- 2023年闽清县“闽之福地 清韵山水”秋季村晚举行2023-09-27
- 闽清3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微心愿”2023-09-20
- 又是一年“金果”香!闽清橄榄进入采摘季,今年产量高品质优2023-09-19
- 闽清坂东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土建 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23-08-22
- 闽清桔林乡尚德村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2023-08-09
- 闽清下祝乡“冷凉经济”探访:消夏避暑好去处 村民致富新路径2023-08-03
- 童趣一“夏”!闽清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精彩纷呈2023-08-03
- 闽清梅溪大桥预计10月改造 建设工期1年2023-08-01
- 乡村振兴的“闽清模式”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07-24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鼓楼区法院携手福建省网络直播协会成立全省首2023-10-2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