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全球性殊荣,中国唯一!28日下午,在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上,福州荣膺联合国人居署主导的国际奖项——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游客在中国船政文化园内游览。

全球仅有5座城市获得这项荣誉,福州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代表城市。为什么是福州?

福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30多年来,福州以“3820”战略工程擘画的美好蓝图为指引,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坚定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全方位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山水福州城。

奋进的征程来到2023年10月,上海黄浦江畔,福州绽放城市荣光。

“聚焦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千园之城’。”这份精练的介绍语,向全球道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福州方案”,也说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花落福州的原因。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今年4月,参观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的市民络绎不绝。

开放包容

一座活力繁荣之城

福州,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穿越时空,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闽都文化熠熠生辉。

派江吻海的福州,有着积极开拓发展新路的活力基因。截至目前,福州籍海外乡亲达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敢闯敢拼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孕育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福州城市精神。

勇立时代潮头,福州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推动城市活力成长。

福建是“数字中国”孕育地,福州是“数字福建”的先行先试地。作为连续六届成功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城市,福州经济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截至目前,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超857亿美元,超过GDP的50%,拥有超1300家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41家境内外上市的数字经济企业,144家省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规模和增速位居福建省第一。

可持续发展,也为守护古厝注入新的生机,文旅融合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来到闽都。今年“五一”期间,烟台山特色历史风貌区接待游客约29.3万人次,位居全省景区首位;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吸引客流110多万人次,堪称火爆。

海陆空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网络体系,让国内外交流变得越发方便。目前,以福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四小时通达网”已形成,长乐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19条,实现与国内外93个城市通航。

而加强教育投入、创建青年创业平台、加强就业劳动保障权益等一系列保障市民就业举措,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收获发展机遇。

从数字经济风起云涌、文旅融合发展到形式多样的就业保障举措,开放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福州经济发展影响深远。2016年至2022年,福州GDP从977亿美元提升至1830亿美元,是近5年中国前20位城市中GDP增长最快的城市。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花海公园向日葵盛开,吸引市民前来打卡(资料图)。

绿色宜居

一座生态“千园之城”

“到有福之州,做有福之人”,如今,许多福州人会这样自豪推荐福州。福州的宜居之福,就在山水之间。

这里是中国最“绿”城市之一,森林覆盖率为58.5%,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福州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7.5%,优良天数达到356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位。

福道,是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它蜿蜒于青山当中,又以几近苛刻的要求保护原始生态植被。游走福道,满眼翠绿,呼吸的是清新空气,畅享城市天然氧吧。截至2021年底,福州已建成各类城市绿道共1335千米,万人拥有绿道长度高达3.64公里,成绩斐然。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今年9月,南公园—瀛洲河航线开通,沿线文旅资源丰富。

379个沿河串珠公园、680公里的滨河绿道、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离开福道回到闹市,一条条内河次第映入眼帘,经过水系综合治理,福州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一条条蝶变的内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已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河、休闲河。

逛河、游园、赏景,已成为福州人惬意的生态生活。截至2021年底,福州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42平方千米,建成区内共有1003个公园绿地,被誉为“千园之城”。14.8平方米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当于人均拥有一间绿色会客厅。城区公园500米的服务半径,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福州人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

绿水青山间,福州铺展着山、水、人、城一体发展的诗意画卷。

福州积极构建生态廊道,将鼓山、旗山等环城一重山及城区的金牛山、清凉山、城门山等6大山脉廊道纳入重要生态保护管控空间。截至2021年,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共计32个,总面积98515公顷,占陆域面积的8.23%。

闽江河口湿地已成为包括珍稀濒危水鸟在内的鸟类生态栖息家园,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彰显。“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成为大美湿地的诗意写照。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游客在三坊七巷爱心树前打卡。

创新治理

一座韧性安全之城

面对极端降雨天气,如何更好防灾减灾?这是守护城市运行安全,打造韧性安全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福州给出了方案。

近年来,以韧性与城市安全为底线,围绕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和城市节水工作,福州开展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水降损,从水治理上升到打造安全韧性的福州,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

福州城内水网密布,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内涝和水体黑臭,曾困扰着城市的发展。2016年,福州掀起新一轮水系综合治理,这是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消除江洪灾害后,福州在城市韧性发展路上的又一次前行。

清理河道淤泥295万立方米,建设截流井954座、沿河调蓄池80座,建成全国第二大的斗门调蓄池;新挖、扩挖湖体6个,建设海绵公园3个……在水系综合治理中,福州通过改善内河连通和提升调蓄能力,全市调蓄库容增加34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通过新建、扩容改造排涝站,加强移动排水装备建设等举措,提升城市应急排水抢险能力。

2017年3月,福州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打破以往管水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难以同时推进的局面,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创新构建“多水合一、网厂河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依托智慧化管理,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调水、污水治理一体化管理,这是福州在水系综合治理中的一大创新实践。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城区水系调蓄效益提高了30%,内涝防治能力从原先的5年一遇提高至20年至30年一遇,成功抵御了10多场台风和300多场短历时强降雨的挑战。

今年夏天,受台风“杜苏芮”和“海葵”影响,福州接连遭遇历史性的极端性强降水。但福州仅用数小时即恢复正常的公共生活秩序,韧性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州速度”,让福州市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同时,福州还积极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管网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再生水回用,每年节约自来水约2.5万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由2018年的19.17%下降至2022年的6.25%。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福州市民在公园内体验智慧共享设施。

共治共享

一座智慧友好之城

“以人为本”“不让一人一地掉队”,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城市议程》中倡导的理念。

福州在可持续发展中,积极落实联合国倡导的相关城市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公众参与,关注弱势群体,在共治共享中,打造一座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的智慧友好之城。

福州通过城市体检、市长信箱等方式,广泛收集市民意见,鼓励社区和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设。同时,通过“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民间河长”、“认养绿地”等城市活动,积极鼓励多方参与,激发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

完整街区、15分钟生活圈、绿色建筑建设……2016年以来,福州推进打造低碳的可持续社区,可以在步行、骑行可到达的距离内满足人们各类日常需求,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碳排放,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社区的背后,是福州始终关注弱势群体,开展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利用数字福州建设成果,建设老年及儿童友好型城市。

拿下联合国大奖 福州实至名归

茶园街道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图为洋下长者食堂(资料图)。

目前,福州建成长者食堂510家,并在全国首创“长者食堂·学堂”计划,引入省、市老年大学资源,开设“空中课堂”和“线下课堂”,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截至今年5月,超八成长者食堂已嵌入学堂功能。

在郊野福道等项目建设上,建设者匠心独具,打造坡度约为8度、宽度4米到6米的休闲步道,让包括老、幼、残障人士在内的群众,登山赏景如履平地;打造“福瑞社区10分钟无障碍生活圈”等示范项目,通过“无障碍+信息化”社区智慧升级,消除困扰行动障碍人士出行的“最后一级台阶”,创造“全龄友好”的无障碍建设环境。目前,全市新建道路、公共建筑、居住社区等5类重要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设置率均达100%。

如今,数字生活已深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e福州”等数字平台,人们可以享受日常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各类服务。去年,福州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获评“优秀级”。(记者 李锦清/文 陈暖 林双伟 叶诚/摄)

责任编辑:肖舒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市商贸工会举办青年职工交友活动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