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不仅追求菜肴的美味,也注重饮食活动中的审美愉悦和感官享受,对盛食之器物、宴饮之席具都极为讲究,以达到“食之有味,观之养目”的境界。本期闽菜文化博物馆探馆报道,聚焦馆内丰富多样的食器,一睹先人的饮食审美趣味。
闽菜文化博物馆内景。
宋代的灰陶饭甑、唐代的三足陶釜、唐代的福州怀安窑青釉五盅盘……博物馆展架上,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到近代社会的食具、酒物、茶器,一应俱全。
馆内,有不少展示福州漆艺造诣的食具,能从中窥见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漆器业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个造型饱满敦厚的清代脱胎漆器墩式食盒,因其漆画画工精致细腻,琴棋书画等彩绘图案惟妙惟肖,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拍照。而其身世更是不同凡响——它是林则徐儿子林聪彝、林拱枢于道光三十年赠给宗侄的结婚礼品。
馆内的清代四层剔犀漆盒与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南宋三层剔犀漆盒可互相参照欣赏。闽菜文化博物馆展出的这件清代雕漆食盒,反映了清代福州上流社会士大夫阶层在饮食器物上的审美与追求。
各类酒器也是闽菜文化博物馆的一大展陈亮点。
清末的平平安安锡酒壶,寓隐含义丰富,值得一看。锡酒壶以葫芦为主体形象,寓“福禄”之意。而壶流上的龙凤装饰物则构成“龙凤呈祥”的吉语。古人观念里,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一般都是龙上凤下。这把锡酒壶却是凤在上、龙在下,这是清末慈禧太后掌权的政治风气在民俗文化中的渗透。
重约25公斤的锡制温酒炉——元宝酒炉,体型硕大,是福州酒文化中的典型器物之一。“闽派黄酒,必须温着喝。锡易导热,黄酒入壶,在热水中稍烫一会儿,便成温酒。”讲解员说。这类温酒炉过去一般置于店铺前台,民国时期许多酒楼在使用。(记者 全怡月 通讯员 叶君浩/文 记者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闽菜创新发展等工作2023-11-10
- 首届“潭阳好味·河鲜宴”大赛暨南平市新闽菜评选活动举行2023-11-06
- 2023年福建省新闽菜创新技能竞赛在龙岩举行2023-11-02
- 辣条发明人筹建辣条博物馆 16天共吸引了超过3万多游客2023-10-12
- 德国博物馆中国明清时代瓷器被盗 部分失窃物品清单曝光2023-09-14
- 考古人员徒手摸兵马俑 博物馆回应:太不规范,汗渍会腐蚀2023-08-14
- 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2023-08-04
- 教你用“吉祥话”的方式打开这些福州菜!2023-08-02
- 闽菜宣传推介会走进成都:乐享正宗“福味”2023-06-16
- 闽菜宣传推介会走进成都:当闽菜遇上川菜,乐享正宗“福味”2023-06-15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州塘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送电2023-11-1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