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美颜灯”一照,肉食光鲜、蔬菜水灵,但回到家一看,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连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生鲜灯使用排查治理。13日下午,记者走访福州部分农贸市场和商超发现,不少商家已经撤掉了生鲜灯,换为普通白光LED灯,让肉菜海鲜“素颜”上市。

福州全面排查治理生鲜灯 肉菜海鲜将“素颜”上市

部分商超使用更为接近自然光的白炽灯给生鲜照明。记者 沐方婷 摄

下午5点,鼓楼区达福丰荣市集迎来晚市。在鲜肉区,记者看到,原先被广泛使用的生鲜灯,大部分已被更换成接近自然光的LED灯。记者随机买了一块猪排骨,发现在LED灯照射下,肉质色泽和自然光下基本无异,更为自然真实。

据了解,生鲜灯是一种冷光源照明灯具,通过调整光照颜色或在光源外加红色灯罩,导致生鲜产品看起来色泽更加美观。这种专门用来给生鲜产品提色增亮的灯具,被称为生鲜“美颜灯”。

以往为了达到更好的“美颜”效果,不同摊位使用的生鲜灯照射效果也会稍有不同。生肉类用红光搭配冷白光,看起来肉会更加鲜嫩;熟食类用红光搭配暖白光,更容易勾起人的食欲;红色水果用红光搭配正白光,看起来水果会更新鲜。不少生鲜在灯光“魔法”加持下,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采访中,商场内多名摊主表示,现在商场和监管部门已禁止使用生鲜灯,大多数商家都换了接近自然光的LED灯。其中,一个猪肉摊位的摊主告诉记者,自家猪肉很新鲜,用不用生鲜灯没有影响。“只有商品质量好,顾客才可能回头再买。”

在西洪路一家连锁商超内,记者看到所有肉菜海鲜摊位上一律为LED射灯。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平时并没留意生鲜用什么灯照射,只要商品质量好就行,但也有消费者对商家使用生鲜灯来改变食品的外观感到不满。

市民刘女士表示,在红伞和红灯下,食材看起来很好,但有时买回家才发现不新鲜。“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诚信,所以我个人十分支持新规实施。”刘女士说。

据了解,今年6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商家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生鲜灯,新规自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目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开展生鲜灯使用排查治理,福州也对农产品销售者开展宣贯教育和前期排查,已有26家食品销售主体将生鲜灯更换为白光LED灯。

据了解,12月起,违规使用生鲜灯且拒不改正的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将面临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生鲜灯改造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新榕语丝

撤掉生鲜灯 消费更明白 

达达

“美颜灯”一照,肉食光鲜、蔬菜水灵,回到家一看,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农贸市场商家的这套把戏,在各地屡见不鲜。

为了好卖相就使出歪点子,于法不容,于规不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商品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 、全面的信息。农贸市场使用生鲜灯的商家既没有保证提供的商品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也没有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好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靠玩“灯光秀”的障眼法换来的“好生意”必然不长久。消费者要么向职能部门投诉,要么用脚投票不再来买东西。如此一来,商家声誉不佳,最终损人害己。

下月起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商家违规使用生鲜灯且拒不改正将面临罚款。

有了“尚方宝剑”,市场监管部门就要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家的监督管理,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彻底撕下生鲜灯的美妆伪装,筑牢消费者食品安全防护墙。同时,要畅通维权渠道,方便消费者就商家使用生鲜灯的行为进行维权。

行业组织应普及肉类、蔬菜、熟食等食品的新鲜度辨别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挑选食物时,不妨举起来到正常光线下看看,这也是对自己权益的一种保护。

(记者 沐方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