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细微之处着手 写好“稳”字文章

福州聚焦公共安全领域办好民生实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23年,福州市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更加夯实,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应急防线加固织密,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重视小矛盾 促进大和谐

两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玩闹产生误会,进而引发双方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事情虽小,但一时却无法化解。对此,福州市公安局安泰派出所所长田宇表示:“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两个家庭以及学校的安定稳定!”

11月20日,安泰派出所辖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王与2名同学打闹追逐时,同学小胡误以为小王在与2名同学打架,便前去将其拉住,因没有掌握力道勒住了小王脖子。小王后来又被班主任批评,于是认为小胡和班主任都针对自己,旷课在家,导致家长、学生、学校三方矛盾一时无法化解。

接警后,民警将他们带到派出所“e体+”多维调处中心,调解员依据相关规定,采取“背靠背”调解法,特别注意对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安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他们调解纠纷矛盾专业、公平,让我们十分信服!”双方家长和学生握手言和之余,为工作人员的服务点赞。

公平的背后,是该所完善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调解员队伍。

“进门这边是受理分流区,另外还有谈心等候区、治安调解区、民事调解区等。”在鼓楼区法海路的安泰派出所新址,田宇带着记者走进位于该所二层的“e体+”多维调处中心,只见100余平方米的中心内,相关标识区分明显。

据介绍,原来该所在鼓楼区福涧街,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面积仅15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户籍大厅、值班室等外观破旧,“e体+”多维调解中心只能利用旧有房间改造,面积窄小。

今年,安泰派出所被列入福州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改造提升项目之一。11月底,安泰派出所迁入3000余平方米新址后,聚焦群众期盼,针对辖区涉医、涉校纠纷较多的实际,专门辟出100余平方米空间打造“e体+”多维调解中心,建立完善由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和律师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截至12月15日,共成功化解111起矛盾纠纷,化解率100%,有效维护了辖区治安环境安定稳定。

“到11月底,福州市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派出所改造提升项目18个,涉及鼓楼、台江等县(市)区派出所、警务站新址建设、修缮改造等。”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福州市还完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200个,建设覆盖率达96.19%;完成隐患路段整治33处,路段均未发生交通事故,整治初见成效,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州建设持续推进。

把好安全关 做强农特产

西洪路一家超市的生鲜区,各类生鲜琳琅满目。市民吴灿扫一下猪肉盒上的“一品一码”,养殖地、饲料编号、屠宰场等信息一目了然。

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供给虽无数量之忧,但存安全之虞。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率先提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大力扭转这一局面。

看得见的放心背后是看不到的坚守。福州连续23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抓不懈,从农业源头到生产源头、流通关口、行业监管,再到特殊食品监管、社会共治,为群众严严实实守好食品安全每一道关口。

食品安全要坚守,但绝不守旧。创新餐饮连锁企业主体责任监管机制、出台首部外卖领域政府规章、完善信用监管机制……福州用创新之举筑牢食安之基。今年截至11月底,福州市治理“餐桌污染”五类产品主要品种抽检合格率高于省级治理指标要求,全市共查处食品类行政案件2772件,破获各类涉嫌食品犯罪案件68起,未发生一般级别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品质与安全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之基。鲜橄榄、冰橄榄、橄榄汁、橄榄露、橄榄盐……如今在闽清,小青果接连上演“变形记”,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橄榄产业发展之路。今年闽清久源橄榄专业合作社的橄榄成功申报为“二品一标”认证登记农产品(“二品”是指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标”是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为闽清橄榄走出山区、打造品牌再添精彩一笔。

小小橄榄只是福州农产品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2023年,福州新增20个“二品一标”认证登记农产品,这离不开农民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2023年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0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超12000人次,守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让更多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储备活体生猪,是应对突发事件、平抑肉价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目前,福州市已完成储备活体生猪超10.8万头,并加快建设科学高效的活体生猪储备系统。

福州:细微之处着手 写好“稳”字文章

筑牢安全线 防患于未然

一座城市的公共应急能力,往往体现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上。

伴随着福州马拉松的圆满举办,路面一个个小巧的移动公厕顺利完成使命,又“马不停蹄”投身2023年侨智发展大会现场保障工作,保障大会期间特殊地段群众的如厕需求。

重大节点,人流激增,群众如厕需求如何有效保障?2023年,福州购置10座防疫型移动公厕,采取“平急两用”模式,补充重大节假日、大型体育赛事、重要活动期间的公厕供给能力,让特殊时期群众如厕不再难、让“方便”更方便。

对于福州人来说,“台湾震了又震,福州抖了又抖”并不陌生。原来,福州位于长乐—诏安断裂带北段,东临台湾海峡沉降带,是福建省地震活动较活跃地区之一,经常遭受台湾强震活动波及影响。

真的发生地震,市民去何处躲避最安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花海公园今年就新设了一个。”家住金辉观澜云著A区的刘大爷每天都要在公园晨跑几圈,早就注意到了场所建设带来的变化: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厕所……各项基本生活保障设施基本能在公园内找到。“有应急避难场所在身边,我们比较安心。”

根据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全市新建12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区至少新建1处达到国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Ⅲ类及以上的避难场所,每处场所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新增避难面积约80万平方米。

“一块有效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的地方不好找。”市防震减灾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场所还对地势、周边建筑物高度、疏散道路数量、排水情况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这也是一场防患于未然的“配合战”。“物资保障、供水供电、应急医疗、如厕需求……每一项都要商务、电力、医疗等多个部门配合,才能为群众铸起一道守护屏障。”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共有202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市场所总面积约680万平方米,根据相关标准,可容纳约453万人临时应急避难。(记者 张铁国 沐方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