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闽江口炮台群第三块石碑现长乐

记载136年前修建崖石炮台和登文道的历史,填补当地史料空白

近日,长乐区朝阳中学历史老师郑巧蓬与高校教师高展澍,在长乐文石村研究证实,村里一块136年前石碑(“接修登文道”碑),记载了著名从一品武将敖天印督修崖石炮台时,顺便修了长乐著名历史遗迹登文道。此碑填补《长乐金石志》空白,且为有记载闽江口炮台群修建内容的第三块石碑,极为珍贵,目前长乐文保部门已介入保护。

闽江口炮台群第三块石碑现长乐

“接修登文道”碑。

约380字石碑再现历史

记者看到该石碑位于村内,与另外两块记载登文道修建历史的石碑放在一起,经136年风雨,一些字已斑驳,但之前经高展澍清理描红后,大部分字可以辨认,总字数约380字。

石碑上写着立碑时间为“大清光绪丁亥年孟冬月吉日”(1887年),立碑者为“……楚北敖天印”。

碑文大意是说:文石村属于福州长乐,码头虽然不是通衢要道,但往来的人也很多。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码头石路,到现在已300多年,中间坏了几次也一直有修补。现在时间长了,路坏得越来越多,看到男女老少从坏路登船,落潮时候道路泥泞不堪,让人不忍。光绪丙戌冬(1886年冬),敖天印奉命来处理长乐、福清两地械斗事宜,同时负责修建文石、龙山两处炮台,率领兵丁驻扎于此。现在看到民众在泥泞中来往,实在不忍心,于是在公务闲暇时,捐款购买大松木、大榕树以及厚大石块,将原路修复,同时往江中多修了约20米(6丈),都是敖天印的亲兵和军营兵丁出力完成。

经郑巧蓬与福州昭忠祠联系表明,目前昭忠祠共发现并保存两块刻有闽江口炮台群修建内容的石刻,文石村的这块为第三块,价值重大。

哈佛大学找到印证书籍

敖天印是清武官,从一品振威将军,1824年生于今湖北省大冶市,卒于1909年。

1883年,敖天印奉命驻守新疆伊犁。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犯福建沿海和台湾,敖天印调赴福建前线,驻守闽江口的军事要塞长门,率士卒昼夜巡逻,始终不懈,并修筑海长城,修道路,挖地道,加强海疆防卫工事。1886年冬,敖天印奉命到闽江口两岸建筑崖石炮台,负责长乐、福清两县的防护守备。建起了崖石炮台与龙山炮台,安装最先进大炮,守护国土,有力打击了法、日侵略者的入侵。当地群众盛赞敖天印坚守海疆之功,赠其“海疆保障”金字匾额。

国内敖天印史料较少,近日郑巧蓬从哈佛大学图书馆找到《敖公纪述》一书电子版,记载敖天印生平历史,其中一段与碑文互相印证,书中也记述了修登文道一事。

修筑文石村内炮台(崖石炮台)时,敖天印目击当地登文道崩坏,行人出走很不方便。因工程浩大,无法修复,敖天印动员炮台官兵捐钱出力,不仅修好旧道,还延伸六尺,当地人都很感激他的义举。

登文道码头位于福州长乐潭头镇文石村,当年是重要的商贸码头。据记载,登文道码头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万历十七年、万历二十年、清乾隆二十年、光绪十三年多次重修。相传郑和多次在此设祭开洋。

所谓“登文”,最初应为登文石村之意。当时苦读的学子赶考,都由此登船出发。如果中举返回家乡,就要在这里捐一块石块,并且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又变成“登文”的吉意,后遂成为登文道。

现在站在江边,可看到这一段是条路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桩基用松木,由大块条石铺成,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厚0.15米。在石碑附近,还能找到明代的摩崖题刻,分别写着“登文道”以及相关的记载。(记者 徐文宇 文/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