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今年是严复诞辰170周年。在三坊七巷郎官巷,坐落着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厝,门匾上书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

提起严复,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中国西学第一人”,殊不知严复及严复家族,为两岸交流合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近日,严复故居被列入首批“台胞寻根示范点”。悠悠古厝,无声诉说着一个家族跨越两岸的情怀。本报今起推出《台胞寻根工程》专栏,第一期讲述严复故居的故事。

严复故居:一部家族史 交融两岸情

游客游览严复故居。

勘探海防 保台御敌

步入严复故居,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插屏门、雕刻精美的轩架、仿西方建筑纹饰的栏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一如严复中西合璧的人生基调。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严复”二字的分量。他是中国近代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的译作《天演论》,为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但很少人知道,他一生曾多次和台湾有交集。

1871年5月,严复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船政学堂,之后登上水师军舰实习。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严复随船政大臣沈葆桢前往台湾御敌,对中国台湾海岸版图的界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抵达台湾后,严复等人“测量台东旂、莱各海口,并调查当时肇事情形,计月余日而竣事”,并将所勘探海防情形详尽绘图,为当时的保台御敌行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迫割让,令严复极感屈辱和激愤,忍不住在翻译和著述中发出“呐喊”。此后,他为《海军大事记》写下弁言,希望国人反思中国现代海军建设盛衰兴废的深层原因。可以说,严复的现代海防思想,与台湾在清末的得失紧密相关。

后裔跨两岸 助力和平发展

谈及严复与台湾的关联,人们最常说起的还是严复与亲家台湾板桥林家族的往事。

严复的三儿子严琥与台湾板桥林家姑娘林慕兰结为夫妻,这使得严复子孙后裔跨越海峡枝繁叶茂。活跃在政界、商界、文教界的严林两家后裔,至今仍在为两岸的和平发展作贡献。

在严琥和林慕兰的子女中,严侨、严倬云、严停云与两岸关系渊源最深。

“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在长孙严侨出生之际,严复仿效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期望子孙兴家门,更要振国家。

祖父振兴家国的夙愿,严侨身体力行。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携妻子赴台任教,后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绿岛8年。1974年,严侨在台湾病逝。2003年,民政部追认严侨为烈士。

作为台湾妇女界领袖人物,严倬云热心社会公益。她的丈夫辜振甫曾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夫妇俩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4月27日至29日,辜振甫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严停云笔名“华严”,因其作家身份为两岸民众熟知。她出版了20多部文学作品,用文字的力量促进两岸同胞互相理解。

“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已故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写下这样的评价。

爱国情怀 接续传承

对于严复的研究,一直受到两岸学术界的重视。而分住在两岸的严复的后人们,也依然秉承先辈的爱国情怀,共同携手,积极参与推动建构两岸长久的和平框架。

2004年2月8日,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严复孙女严倬云携严正等参加纪念活动,并在开幕式上发言。她说,她最敬仰的是先祖父严复的爱国主义思想,她牢牢记住先祖父“中国必不亡”的遗嘱。她表示很高兴看到在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现在中国日益强大富强,足以使长眠地下的先祖父感到欣慰。她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继续共同为振兴国家作出努力。

2007年11月24日,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和政协福州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严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同年12月24日,《严复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首发式暨学术报告会在福州举行。

如今,位于阳岐村的严复祖居和严复墓,也同严复故居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严氏后裔寻根谒祖之地。(记者 马丽清/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加码政策 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