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东南网3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通讯员 许志铭 刘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留下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成为福建省全面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独特资源。

牢记嘱托,福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守正创新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近年来形成了具有闽派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新生态。

构建工作“大格局”

共画思政教育同心圆

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多次到宁德师专(现宁德师范学院)、闽江职业大学(现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学校考察调研,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大力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带头赴高校讲授思政课。

2023年6月,省委书记周祖翼、省长赵龙分别到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为师生讲授思政课,共同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累计为师生上思政课100余场。在省级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上了5000余场思政课。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等文件,省委、各地(高校)党委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政治巡视、政治巡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和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各学校建立完善党委书记、校长抓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大思政工作格局向着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发展。

“福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得到很大加强,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有力措施,持续推动思政课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形成了各级党委带头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委员、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主任郑传芳教授说。

建好育人“大师资”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亲其师,信其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年来,我省打出招录、引进、特聘、转岗、培育等“五个一批”组合拳,加速补齐思政课教师。省委教育工委从省市党政机关、社科理论界、企事业单位等先后遴选了100多名思政课特聘教授,有效弥补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局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带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3323名,5年来人数增加1810名,中小学专兼职思政课教师26000余名。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结构和素质明显优化。

在表彰先进和各类人才项目评选中,我省对思政课教师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成果单设标准、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创新实施专职思政课教师教学专项补贴制度。持续推进全员轮训、专题培训、实践研修、访学进修等,形成省、市、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省级每年集中培训思政课骨干教师不少于300名;专职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新任思政课专职教师均须先培训后上岗。

“我是从辅导员转岗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省里和学校安排了多轮专题培训,学校资助我们到中山大学等高校访学进修,让我迅速适应角色转变,教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华侨大学思政课教师董慧鹏说。

近年来,我省共有29项思政类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2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全国中小学思政课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等奖项;2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获国家级、省级立项;遴选立项34项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人才培育支持项目;47名思政课教师获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用好思政“大课堂”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强筋壮“骨”,固本培“元”,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省深入实施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创优攻坚集体行动,全省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小学全面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编写《追寻足迹 感悟思想》大中小学版系列读物,以思想探源支撑思政课程深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特色、内化为育人实效。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牢记嘱托,我省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为引领,由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分别领衔南北两大片区,构建校地研学共同体,用好建好12个国家级、96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的教育内涵,精心设计专题研学线路和课程,为师生提供“菜单式”资源图谱,为全国提供具有福建特色的专题库、素材库,有力促进了将社会实体“融入”课堂到引领学生主动“迈入”社会的教育转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立体衔接、大中小学有效贯通。

省委教育工委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实践工作,制定实施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年行动计划,一年一主题、进阶式开展“追寻领袖足迹”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广大青年学生从课堂和书本走向广阔天地中学思践悟新思想。

搭建资源“大平台”

一体拓宽覆盖面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从传统的“条块分割”模式转变为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一体搭建资源丰富、载体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以此实现思政课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将富有魅力的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大思政课建设的鲜活素材,我省深入挖掘朱子文化、侯官文化、海丝文化、嘉庚精神、闽人智慧等资源的育人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展示研讨会等各类教师试讲、听课、评课活动,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全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一体设计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发挥“数字福建”建设优势,依托“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展校际“手拉手”集体备课协作行动,每年举办线上集体备课活动20多场。成立全国数字马院联盟,广泛开展跨区域、跨学段网络远程教研。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以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

“我们探索出体制机制一体化、课程教材一体化、校际合作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四体联动’模式,全面推进建设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福建),推动福州市创建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验区。”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潘玉腾教授介绍道。

“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伟大的时代赋予福建教育新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八闽大地,荣光之下,启智润心的大思政课堂上正精彩演绎着春风化雨的故事。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颁发第二批古厝不动产权证 涉及上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