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花盆里长出致富“蓝精灵”

罗源数智化种蓝莓,促进村民增收乡村振兴

“罗源产的蓝莓又大又甜!”21日,在罗源县西兰乡寿桥村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大棚内,一串串可爱的“蓝精灵”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蓝莓丛中,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因具有极高的抗氧化活性深受大众喜爱,市场上的售价每公斤近百元。近年来,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罗源县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蓝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蓝莓种在花盆中

高产增收又增值

春日暖阳下,走进寿桥村20亩蓝莓种植智慧大棚,一盆盆基质蓝莓有序排放,蓝色果实挂满枝头,如同一颗颗蓝宝石,很是喜人。

不同于传统的土壤种植,在这里,一排排蓝莓像盆景一样种在花盆中。“这次我们种了6000多盆,盆里放的是椰糠基质,通过无土栽培的方式,不破坏耕地,不仅有利于土壤地力恢复,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施用,提高产品品质。”滨源公司负责人洪东建说,大棚还配备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精准浇水施肥。

在这里,种植蓝莓不再是简单的农事劳作,而是通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让蓝莓实现高产量增收、高质量增值。据悉,今年蓝莓试种面积20亩,预计亩产量约800公斤,每亩销售额近8万元。

产量稳定品质佳

当年种植当年采

“蓝莓成熟期早,但存在土壤改良不到位、花果期遇雨的情况,产量和品质一直都不稳定。我们研发的蓝莓设施基质栽培克服了上述问题,不仅产量稳定,且鲜果品质佳,可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韬说,蓝莓很娇贵,对灌溉和土壤的酸碱度要求十分严苛,“我们从全球30多个蓝莓品种中,筛选出L25、F6、珠宝等适合福建气候的品种。”

传统蓝莓种植,一般第四年才少量挂果,第五年以后才能稳定丰产进行大规模采收。但在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的助力下,通过科学化种植,实现蓝莓当年种植,当年就可以采收,大大节约了种植户的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此外,得益于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持,以及西兰乡乡村振兴项目队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蓝莓种植打破了传统产业看天吃饭的自然规律,去年蓝莓园顺利跨过台风和霜冻的双重考验。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让蓝莓在罗源县成功种植,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李韬说,果树研究所将继续支持罗源县蓝莓产业的发展,探索更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村民家门口就业

一年增收五十万

蓝莓是灌木浆果,每根枝上的蓝莓成熟时间都不同,所以对种植和采摘的要求很高,需要的人手也很多。发展蓝莓种植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稳定的地租收入,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蓝莓园内,正在采摘蓝莓的工作人员栗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只要定期巡查,采摘成熟的蓝莓,一天就有近两百元的收入,和我在外地打工赚的钱差不多,但是轻松了不少,不但就在家门口,而且大棚内冬天暖和,就像在空调房工作一样”。

据了解,原来的支柱产业石板材被全面关停取缔后,寿桥村“两委”努力寻求生态复兴与绿色发展之路,结合实际确定“农旅融合+田园牧歌”的思路,在2023年引进滨源公司,种下6000多盆进口盆栽蓝莓。

“我们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将村民手里分散的农田、闲置荒地集中起来,再统一租赁出去,并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了蓝莓基地的大棚设施。”寿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缪存建说,蓝莓的种植和采摘都需要大量人手,目前蓝莓基地带动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村民年收入近50万元。随着蓝莓试种成功,下一步会扩大种植面积,需要的人手会越来越多。

对于未来的发展,缪存建充满信心:“我们将借助蓝莓产业的东风,结合寿桥村的水蜜桃产业,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探索以发展特色果品产业带动村民不断增收的富民之路。”(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佳文 郭国栋 李昀泽)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