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近期,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民对村内龙山顶一处残破的石塔进行修复。长乐区历史老师郑巧蓬及高校教师高展澍经过研究认为,这个塔应该是文石村历史上著名的东西塔之一,在明代万历年间天宝石陨落后所建,有保佑当地科举之意。

长乐历史上著名的东西塔长啥样 潭头文石村的这座明代石塔或是其中之一

石塔修复后。

石塔保佑当地科举

记者看到,修复后的石塔,为六边形,目前残存的高约3.4米,按形制看,上面原来应该还有数层,目前已不存。

在塔的六面,有大量的石刻图案以及文字,但残损比较厉害,基本不可辨。其中一处可辨认的是刻着“万历 酉”等字样。据此可推测,此塔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

郑巧蓬查询清代高炳望、高文所著《文石志》,里面有对文石东西塔的记载,高炳望有诗《宝塔凌霄》:石塔巍峨孰与齐,悬空挂月应东西。诸生欲觅凌霄路,请步层层快意梯。

诗句后,高炳望如此描述东西二塔:“文石虽居海滨,古称邹鲁之遗风;秀毓牛山,号为吴航之名胜。前代亦有声驰翰苑,亦有名望鸿儒。奈因万历初,天宝石殒坠之后,斯文渐疏。地师教以造塔培辅,则人文蔚起。于是乡邻士子,欣然建造东西二塔,果有斯文蝉联之应,亦地运之回復也。”

意思是,在明朝万历初年,当地发生了一次天宝石陨落(流星陨落)的事件,导致当地的学术文化和人文气息逐渐淡薄。这时,有地师(堪舆学家)提议通过建造东西二塔来辅佐地气,促进人文之气的兴起。在采纳了这一建议后,当地的乡绅和学子欣然开始了东西二塔的建造工程。

建成后,果然见证了当地文风的复兴和连续,这也被视为地运循环回复的有力象征。东西二塔的建立不仅起到了凝聚人心、提振文风的作用,还成了文石地区一道亮丽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支柱。

当地也有东西二塔的传说,其中一塔在文石村狮山,已不存。

石碑填补史料空白

在石塔附近的龙山寺内,村民去年重修龙山寺时,在村里找到高炳望题写的《重修龙山禅寺碑记》,将这石碑放在龙山寺内妥善保存。郑巧蓬查阅发现,该碑填补《长乐金石志》空白。

《重修龙山禅寺碑记》的碑文,翔实记录了龙山寺自遭受战乱破坏以来的重建历程与历代整修情况。

高炳望在碑文中指出,文石龙山寺乃历史悠久的古迹,其存在可追溯至明代,并在当时的县志中有明确记载。清朝初期,顺治十三年,文石与梅花两地均遭受战乱之灾,龙山寺因此遭到毁灭性破坏。至顺治十八年,该地又经历迁移变迁。直至康熙二年,当地居民得以回归故土,而在康熙二十九年,乡民开始在原址上重建龙山寺,邻近乡里的民众得知后纷纷表达虔诚之心,共同参与供奉香火。

后经岁月沧桑,龙山寺又面临倾颓腐朽的风险。在道光二十四年,文石本地及邻近乡镇的绅士、耆老和众多善良好义之人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共同发起重建之举。选择良辰吉日开工,全面改建翻新,新建的龙山寺富丽堂皇,堪称一时之壮举。

最后,碑文署名表明,撰写此文并在道光二十四年六月良辰镌刻于碑上的,是时任永定儒学教谕兼前安徽泗州直隶州州同的高炳望。

郑巧蓬查阅资料显示,高炳望,榜名祖望,文石村人,自幼聪明异常,十三岁即被选拔为弟子员,于嘉庆十二年考中举人。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执教长达三十年,门下有多名学生科举高中,可谓桃李满天下。(记者 徐文宇 文/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前10月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5%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