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何让辽阔的海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全国海洋大县连江,这里的“赶海人”将思路打开,耕地给不了的,让海洋来给——通过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开创福建深远海装备养殖先河,丰美的优质蛋白源源不断“游”进千家万户。

敖江、闽江两江穿山入海,聚成“三湾”“三口”;122个岛屿沿着238公里绵长海岸线绵延勾勒,镶嵌在3112平方公里的碧波之中……靠海吃海,连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渔业资源。

连江县定海湾海域正是福州“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的试验田。在这里极目远眺,“乾动”“定海湾”“泰渔”等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如钢铁岛屿般在海上安营扎寨,大黄鱼等养殖品种在一座座“豪华别墅”里畅游。

“这里是大黄鱼的‘跑马场’,在深远海养鱼,不仅活动空间大,水质也更好、水流更急,藻类、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大黄鱼以这些小鱼小虾为食,肉质口感接近野生,零售价远高于传统养殖的大黄鱼。”近日,福建鑫茂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统锋说,“定海湾”深远海养殖平台长60.9米、宽32米、深17米,面积超过4个篮球场,两个养殖平台目前有大黄鱼20多万条,每条1公斤~1.5公斤重,总年产量400多吨,每公斤平均售价300元。与近岸养殖的大黄鱼相比,深远海大黄鱼肉质更加紧实、清甜鲜嫩,而且运输速度很快,前一天傍晚还在海里畅游,次日就“游”上外地食客的餐桌。

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对大黄鱼来说,木头渔排是第一代住宅,塑胶渔排是第二代住宅,都属近海养殖;第三代重力式深水大网箱、第四代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出现,使养殖区域从近岸向外海延伸,极大拓展了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更可贵的是,这种模式既保护生态又涵养资源,用标准化赋能品牌,加速打造持续健康发展的海洋渔业模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看天吃饭,养鱼全凭经验和体力,养出的鱼口感一般,这是传统渔业养殖的真实写照。而现在,“掌上养鱼”“穿着西装皮鞋养鱼”正成为和卢统锋一样的新渔民的工作常态。记者在“定海湾1号”养殖平台上看到,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在水下的监控系统随时监测海水pH值等数据,所有数据均可无线传输到岸上,拿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监测鱼类生长情况及平台运作状况,该平台还具有抵御15级台风、赤潮等优势。

连江县“百台万吨”项目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连江海域已投放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桁架类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年产优质鱼类近2000吨,打造“从原产地养殖到销售再到餐桌”的一站式供应链。

作为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拔节生长,计划建设国际远洋渔业母港、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智能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区,打造中国远洋渔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建成后,远洋渔获进关量将达100万吨,有效解决福建远洋渔获上岸难、装卸难等问题,更多全球海鲜将直达市民餐桌。

根据《福州市“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将打造成践行大食物观的先行示范区,持续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工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到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记者 林文婧)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