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立夏刚过,福州气温逐渐升高,也催热了防暑降温饮料。各种罐装凉茶、凉茶冲剂开始热销,也有一些市民在网上找来凉茶配方自己配制。福州市面上凉茶销售情况如何?凉茶真的是消暑、降火的灵药吗?饮用凉茶要注意什么?对此,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气温与凉茶销售齐升

13日中午,记者来到鼓楼区城守前路上一家“阿吉家凉茶”店,店内有竹桌、竹椅、竹编灯,搭配墙壁上的蓑衣蓑帽,中式的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二十四味凉茶、护肝凉茶、祛湿凉茶……小店菜单上,标注了凉茶辅助功效,还有相应配方,小瓶11元,大瓶18元,主打“纯手工熬制、无添加”。

“夏天可以喝金钱吊葫芦煮出来的这款凉茶,解暑,也对扁桃体发炎有帮助。”工作人员一边拾掇着装凉茶的塑料瓶,一边向记者推荐。“喝凉茶主要是为了清热解暑,天越热,生意越好。”正带着妻儿在店内喝茶的刘先生说,一到夏天,他和家人都爱喝现煮凉茶,感觉更天然健康。

除了街头的凉茶小店,超市货架上也纷纷摆上特色凉茶。在万象城某超市内的饮料区,罗汉果夏枯草凉茶、枇杷秋梨露、洛神花陈皮……不少凉茶品类吸引了记者目光,有的产品直接以“凉茶”命名,有的则标注为“植物饮料”,但“草本”“熬煮”等字眼都是标签上的高频词。

记者在朴朴等线上电商平台上搜索“凉茶”二字后,迅速跳出金银花露植物饮品、菊花茶等品类,其中不少都被列入了市民夏季饮品的必备清单。不久前,市民林女士就在线上一口气买了一箱金银花露。“夏天家中都会备一些饮品,可乐等汽水糖分太高,清热降火的凉茶更合适。”她说。

凉茶饮用宜热不宜凉

凉茶名称带“凉”,是否意味着应该凉着喝,甚至冰着喝,效果才好?13日下午,鼓楼区通湖路的中草药茶饮店内,75岁的杨四姐正忙着给客人热茶。去年年底,门店将玻璃门改为玻璃窗,直接把药罐摆在窗前现煮,一掀盖,中草药香就满街飘。

记者点了一款凉茶,拿在手里还热乎乎的。“中医认为,凉茶喝热的效果更好。”拥有多年中医从业经验的杨四姐解释说,夏季暑湿当道,喝热的凉茶能让人出汗,清凉爽快,也利于清热解毒、健脾祛湿。

采访中,记者发现,夏天有些人喝凉茶,喜欢先放在冰箱里冰镇,认为这样喝更冰爽。杨四姐告诉记者,这种做法不利于凉茶功效的发挥。“凉茶性味偏寒凉,如果冰镇后再饮用,不仅丧失了热饮作用,还容易损伤脾胃,出现腹泻、腹胀等问题。此外,不要空腹喝凉茶,以免冲淡胃液、降低食欲。另外,凉茶应该现煮现喝,隔夜的不能喝。”她说。

除了“凉茶冰喝”的误区外,部分消费者还认为“凉茶谁都可以喝”。而事实是,凉茶由中草药熬制而成,并非人人适宜。对此,省消委会发布消费提醒,传统凉茶种类和配方众多,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有些中草药成分并非适合所有人群。

其中,阳虚体质、脾胃虚寒、有肝肾疾病的人群不可大量饮用凉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慎重饮用凉茶。健康人也不能滥饮凉茶,过度饮用会诱发脾胃不适、胃肠道疾病等,且部分凉茶类产品中含有白砂糖成分,过多摄入可能会引发糖尿病风险。

省消委会提醒:

勿迷信凉茶宣传功效

调理便秘、治疗失眠、清肝清肠、提高免疫力……走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凉茶商家而言,各种“功效”往往是其核心招牌,也成为不少消费者愿意一试的重要原因。

省消委会表示,近年来,有些商家铤而走险,在凉茶中添加热镇痛药、抗生素等非食用物质,并过分夸大凉茶功效,出现类似“一杯见效”等说法,对此,消费者要提高警惕。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凉茶属于食品范畴,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也就是说,凉茶只能用纯中草药煎熬而成,任何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西药或其他违禁物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然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隐蔽性较强,普通凉茶和问题凉茶很难从外观上分辨。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购买“三无”凉茶,更不要因为好奇去尝试所谓“新奇”和“特效”的凉茶。警惕标称有治疗效果的凉茶,不要追求或过度迷信商家对其功效方面的宣传,不宜以治疗为目的长期服用凉茶。

消费者如果发现凉茶销售者存在无证经营的情况,或怀疑凉茶生产经营者非法添加西药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拨打12315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记者 沐方婷)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