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2013年2月,台商黄益建(右)将保存近30年的“闽台行”企业设立批准证书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资料图片)

2013年2月,台商黄益建(右)将保存近30年的“闽台行”企业设立批准证书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资料图片)

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来此追寻泱泱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

18日亦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举办的日子。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两岸同胞云集,他们凝聚共识,携手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两地相距1800多公里,其人其事看似无关,却因两张合页纸产生了联结——一张是由台胞黄益建捐赠的“闽台行”企业设立批准证书“外经贸资审字〔1986〕001号”,标志着第一家由台商单独投资经营的外资企业在大陆成立,落户福州;另一张是福州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捐赠的“台北县政府营利事业登记证”,这是2009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后,对大陆赴台企业发出的首张“登记证”,也是一个“001”。

两个“001”如今就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内,轨迹一来一往,在海峡之间清晰地画出一个完整的“圆”,那是两岸经贸交流从“破冰”到交融的故事,是福州的故事,是闽台的故事,也是中华民族的故事。

也许在无人的夜晚,它们依偎在一起,也会常常“对话”,诉说着两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双向奔赴

16日,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分享会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站在舞台侧方,黄益建情难自抑,忍不住泪目。台上的情景演出还原了他当年获得那张编号为“001”的大陆营业执照的场景。沉浸其中,他的思绪回到了1984年的冬日。

那一年,黄益建辞去在日本的工作,前往北京,探望亲弟弟黄阿原——第一位亮相春晚的台湾主持人。随后,两人从首都出发,一路南下,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同时也考察在大陆投资的可能。

当列车停在福州站时,黄益建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福州的气候、风俗、饮食等都和台湾十分接近,我当时就被深深吸引了。”不只是这样,省市领导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兄弟俩。得知黄益建有意在大陆投资,福州市工作人员还尽心尽力帮他选址,各级部门也给予极大支持。“这种对台商的热情服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福州的诚意和胸怀。”黄益建因此决定,在榕投资!

愿望美好,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彼时,台商投资没有先例,需要逐级上报,而且程序繁琐,黄益建陷入漫长的等待。在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极力推动下,终于在1986年,闽台行获批,顺利开业。时至今日,黄益建聊起当时听到好消息的场景,还会激动得举起双手,握紧拳头。“这张执照,不仅代表了我的努力和汗水,更代表了福州对台商的认可和支持!”就这样,在福州的八一七北路,多了一家以经营服装为主的“闽台行”商场。

黄益建透露,闽台行名字的寓意是希望闽台能够自由通商。不过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两岸经贸只局限于台商到大陆的单向投资。直到本世纪初,一家榕企赴台投资,完成了由西向东的一笔,在海峡之间画下了一个完整的“圆”。

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在此背景下,新大陆希望化危为机,决定赴台投资。2009年,经商务部批准,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在台北揭牌,新大陆由此成为大陆第一家赴台投资的企业,拉开了海峡两岸双向投资的序幕。

“当初到台湾投资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台湾产业实力雄厚,管理水平比较高;二是台湾知识产权的拥有及其保护走在国际前列;三是台湾国际化渠道比较成熟。”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说。

时任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的梁志强在采访中表示,新大陆在台湾的落地开花,正是两岸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真实写照,也是真正意义上两岸经贸往来的开始。

2013年,见证了两岸关系从开创到深化的两个“001”一前一后进入国家博物馆,丰富了国家博物馆中关于两岸关系的藏品。

当海交会遇上国际博物馆日 两张国博馆藏“001”见证两岸融合发展

台北县政府营利事业登记证收藏证书。(受访者供图)

你侬我侬

破冰之后,“001”如何融入两岸发展?

先看闽台行这边——

顺利开业的闽台行凭借创新的模式、精品的定位,在福州城内一炮而红,一时风光无限。“我们引入国外的经营模式,设置开放式柜台,中午还不打烊,形成差异化经营。当时福州人要出国、结婚,或是有其他重要的场合,都会来闽台行选购精品服饰。”黄益建透露,盛极一时的闽台行还投资建设制衣厂等,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

同时,闽台行的落子也刺激了八一七北路商贸业的发展。周边的土木危房被成片改造,开业的服装商店如雨后春笋。不久之后,这条贯通南北的主街成为城内繁华热闹的服装商业街。

闽台行在福州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黄益建的许多台湾朋友来福州探望时都要顺道取经。“去福州投资怎么样?”每每面对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都十分干脆:“你们就放心来吧!”

为什么这么说?在他看来,一则,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融入福州不是难事;二则,福州区位优势明显,本就有建成的港口,而且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出口便利;三则,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意识强,强调“马上就办”,营商环境好……许多朋友被黄益建说动,与之合作投资建制衣厂,后来还将毛衫厂开到上海。

台商来大陆投资,看重的是人口的红利、广阔的市场、贴心的服务,而新大陆赴台,更看重优势互补。

早在赴台前,新大陆就一直在艰难攻关二维码解码技术,并于2005年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识读模组。为使识读设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使用更便捷,同时提升识读的速度、精度,新大陆决定自研芯片,并赴台投资,因为台湾企业更擅长产业化,与台企合作,能够让新大陆集中力量专注核心技术研发。

2009年,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在台北揭牌,与台湾联华电子达成战略性合作。次年,新大陆发布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实现了二维码识别技术重要突破——解码速度较软件解码提高10倍以上,综合识读率大大提高。

“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的诞生,是两岸高科技合作成功的典范。”台联电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卡脖子”技术被破解,新大陆马上遭遇国外同行堵截。2011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向新大陆提出其产品涉嫌侵犯了旗下码捷公司的“具有全局电子快门控制的条形码读取装置”发明专利权,要求赔付巨额专利许可费。

历时8年,新大陆终于在与霍尼韦尔的条码技术核心专利之争中胜出,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在芯片研发的同时,新大陆携手台湾著名的知识产权咨询公司——台湾世博科技集团,开展了知识产权专利的全球布局,围绕二维码解码芯片提出了120项专利申请,使这颗芯片不再惧怕任何侵权攻击。

如今,新大陆成功通过台湾辐射全球,实现国际化发展路线。“除此之外,我们赴台投资,还有两个额外收获:一是引进了台湾的知识产权管理先进理念;二是构建了引进人才的稳定渠道,不少台胞加盟企业。”新大陆相关负责人说。

今日,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被镶嵌在一座水晶奖杯中,稳稳地立在新大陆企业展厅第一展区中心。不管是展示位置还是展现方式,无不在提醒参观者,这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在新大陆的特殊地位。

当海交会遇上国际博物馆日 两张国博馆藏“001”见证两岸融合发展

“闽台行”企业设立批准证书。(受访者供图)

不分你我

40年前,黄益建跨海来榕需要取道香港,足足花费一天时间。如今,从台北直航福州,行程不过一个半小时。日益便捷的交通也加快了他实施全新创业计划的步伐。“以前,我们通过经营闽台行,积累了很多厂商的资源。现在电商平台发展得很好,我计划,把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电商平台,将国内优质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

更令人振奋的是,黄益建此次计划汇聚两岸青年力量,融入数字时代发展。此番受邀来榕参加海交会,他趁着间隙,与商业合作伙伴张羽沟通这项计划在下一阶段的具体实施。黄益建说,通过这次的合作,他看到了大陆青年身上的斗志。张羽也表示,能从黄益建这样的台商前辈身上学习到开拓进取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我们也会在未来组建团队时吸取两岸青年成功创业的经验,做出我们的特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岸同胞携手向前的故事不仅发生在黄益建的畅想中,也存在于新大陆创新发展的历程中。

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次年,新大陆福州总部迎来了首名台湾员工——张俊一。因为拥有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政治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复合式专业背景,张俊一在新大陆很受重视。同时,作为公司信息识别引擎团队的带头人,他全身心投入研发,获得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数十项专利,如今已经成为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还曾获评2014年福州市荣誉市民、2019年福州市劳模。

今时今日,不仅是黄益建,在榕生活的台胞们享受着便捷的移动支付。亮出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二维码,收银员用扫描枪轻轻一扫,便能完成付款——这一平常举动的背后就是两岸合作的二维码解码芯片。2023年,凭借二维码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新大陆支付公司登顶全球POS机市场,出货量从全球第三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同时,聚焦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的治理痛点,新大陆提供从硬件、软件、业务运营到数据运营的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多次主持或参与制定物联网、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全国唯一掌握二维码识读核心技术的企业,拥有国家有效专利600多项、国外有效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000多项,另有在申请中专利490余项,人脸识读算法技术全球领先。

“面向未来,我们怀抱‘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理念,围绕数字人民币与数字身份两大国家级创新试点,抢抓数字福建发展机遇,立志成为中国‘数字公民’建设、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建设的开拓创新企业。”新大陆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蒋雅琛 谢星星)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我们的节日·春节”专场活动在榕举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