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当工业和旅游这两大经济形态结合到一起,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在中国船政文化城,全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通过声光电、舞台机械与演员表演的结合,为观众呈现一台精品大戏;在山海恒达标本观光工厂,不仅能够欣赏千件珍稀动植物标本,还能近距离感受动物标本制作流程;在现代化钢铁厂,可目睹如火龙般呼啸而出的钢材生产线,探索数字化时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工业牵手旅游 解锁福州“硬核”玩法

游客在船政书局参观游览。记者 林双伟 摄

近年来,福州市立足丰富的工业资源,拓展“工业+旅游”新形态,探索工业遗产游、工业博物馆游、观光工厂游、研学科普游等形式,不断完善工业旅游结构体系。历史与当下在这里交汇,对于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又飞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工业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解锁有福之州的“硬核”新玩法。

百年工业遗产焕发新光彩

“太震撼了,坐在移动座椅上仿佛置身时光飞船,加上精彩的船政故事,不虚此行。”端午节假期,全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给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最忆船政》以船政历史文化为核心,致力于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推动文化和旅游经济融合发展。与常规演出的固定观看模式不同,《最忆船政》利用原有的轮机车间内部空间和车间通向江边码头的外部空间,形成“内+外+内”的全新观演路线。去年12月公演以来,《最忆船政》已演出超200场,特别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创办于1866年的船政创下中国数个第一。中国船政文化城是全国保存最好、体系最完整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其中,核心区较好地保留了百年前的格局,在全国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址中当属唯一。

如何让百年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福州给出答案:以一座“城”的形式进行系统保护,打造生产、参观、研学、实训、科研等一体化活态保护。如,我国第一架自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诞生地铁胁厂设置铁胁与飞机制造专题展览;百年建筑绘事院展示百年前舰船设计实景;综合仓库被改造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机装课仓库变身船政书局,开展各类研学、主题党日、读书分享活动……

工业遗产镌刻着工业发展的足迹,承载了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情感记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州持续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文化创意、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变老厂房为新地标,变工业硬实力为文化软实力。“我们努力让船政精神和船政文化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吸引更多游客畅游船政、畅游福州。”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小标本“长出”科普新产业

动物游园会汇聚珍稀动物标本、在标本艺术博物馆可近距离感受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在蓝眼泪沉浸体验馆可感受追泪的乐趣……端午节假期,位于仓山区恒达产业园的山海动物节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在一座工业风建筑的四楼,藏着山海标本艺术博物馆,与三楼的标本制作区、二楼的DIY体验区、一楼的纪念品商店共同构成一座标本观光工厂。

这座博物馆由福建恒达教育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建设,馆藏有近千件珍稀动植物标本,是省级金牌观光工厂,采用的是福州唐氏家族的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恒达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动物标本制作企业之一,为全国各大院校、中小学实验室、博物馆、展览馆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

体型庞大的北极熊、憨态可掬的大猩猩、颜色形态各异的雀鸟……在山海标本艺术博物馆,一个个动物标本惟妙惟肖,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值得一提的是,市民游客还能近距离感受动物标本制作流程,从测量尺寸、姿态设计,到清洗防腐,每一个步骤都十分细致讲究。

对DIY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造物手作坊亲手制作标本。馆内还有VR体验区、动物文创商店,不论是哪个区域都能带给你满满的惊喜。“这里是孩子增长见识的好去处。”市民陈先生说。

据介绍,福州唐氏家族的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已相传百年,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为了让这项技艺得以传承,恒达公司与福建师大、闽江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保证产品既能遵循传统,又与国际最新潮流接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七中、长沙市长郡中学等名校的新建标本馆,从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到展览策略、展品来源等,全部由恒达公司承担,建成后受到普遍好评。

标本是珍贵的实物凭证,也是宝贵的基因库,携带大量生物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学习福州唐氏家族的动物标本制作技艺起步,到销售一个个标本,再到整体承建学校、机构的标本馆,进而打造标本博物馆拓展研学旅游,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普产业链在福州延伸。

钢铁生产线变旅游风景线

道路整洁、花草遍地、绿意盎然……盛夏时节,走进位于罗源湾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厂区,一座绿意盎然的工厂跃入眼帘。“过去,厂区烟尘弥漫,绿化树木零零星星,现在大不一样了。”宝钢德盛环保部部长肖尚忠说,这几年,企业不断实施绿化美化、环境整治,厂区脱胎换骨,建成工业旅游主题线路,形成集绿色生产、产业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现代工业旅游新形式。

不仅是宝钢德盛,罗源闽光钢铁公司也把钢铁生产线变成旅游风景线。游客通过专门设置的参观通道,可以参观自动化的生产线,近距离感受铁水钢花交融迸溅,目睹如火龙般呼啸而出的钢材生产线,体验平时无法触及的钢铁工业魅力。“一直以为钢厂都是黑黢黢的,没想到这么干净整洁,感觉像进了一座‘工业花园’。” 退休干部游可光在参观闽光钢铁工业旅游主题线路时,一边发出感叹,一边拿出手机将一处处景点定格,“实在太壮观了,没想到现在钢铁厂有这么多高科技智慧系统,感受到福州智造的魅力了”。

闽光钢铁不仅“外表”绿色低碳,“内核”更绿。“钢铁行业已从过去关注产量和效益,转为追求低碳节能,这样的变化深入人心。”闽光钢铁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潘建洲说,该公司在2018年启动产能置换项目,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和节能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绿色已成为罗源湾钢铁基地的主色调,通过一个个环保项目、绿地建设、节能方案,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实现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变工厂为公园、变厂区为景区。

“如今,一座座绿色钢铁城在罗源拔地而起,成为‘文化+工业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罗源湾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走进钢铁厂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打造3A级钢铁景区奠定基础。(记者 颜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湖里区新增一家台青基地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