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连日来,福州市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强降雨后,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诱发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皮肤病等,如何加强健康防护,预防疾病?18日,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郑霄雁。

郑霄雁说,强降雨天气里,外出回来要先洗手,且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使用流动水正确洗手。此外,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

饮用开水、瓶装水,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禁饮带有颜色、带有异味(余氯或臭氧等消毒剂味道除外)、呈现浑浊的水。

天气闷热潮湿,食物若存储不当容易腐烂变质。食用霉变粮食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会造成器官系统的损害。建议剩饭剩菜要冷藏,但不要在冰箱中存放超过3天,下一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饭菜尽量当日清,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

遇雨水的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再使用,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是煮沸,将洗净的厨具、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加热至沸,保持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防蚊、灭蝇。

暴雨期间,暴露的皮肤极有可能接触到雨水,被雨水浸湿的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疾病。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容易受伤滑倒。此外,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警惕下水道、排污井等。若下水道井盖打开,大量地表水会形成漩涡;若下水道来不及排走积水,会在地表形成小喷泉,雨天出行一定要避开这些漩涡喷泉。

高温高湿环境下,要做到各类食品“六不食”: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霉变的食品不食用;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死因不明的动物肉类不食用;野生的蘑菇不食用;生冷食物不食用。

此外,暑热天气淋雨,容易使皮肤抵御寒冷能力降低,因此祛湿的同时还要祛风散寒除湿。淋雨后不要待在低温空调房内,容易引起风湿。可以取新鲜紫苏叶5克~10克,加一些糖和柠檬汁饮用,能预防风邪入体及风寒湿感冒。如果没有紫苏叶,喝姜糖水也行。

强降雨后,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人在极端天气事件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不良情绪。(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詹文青)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第二届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