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仲夏时节,行走在罗川大地,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片片果园结出硕果,一处处富有特色的乡村景点成为群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令人心旷神怡……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罗源县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罗源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村村有产业

业业有特色

在起步镇上长治村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化菇棚里,一朵朵肥厚的秀珍菇争先恐后地从菌棒中冒出,长势喜人。

起步镇被誉为“中国秀珍菇之乡”,全国每3朵秀珍菇就有2朵来自这里。近几年,起步镇不断加大对菌菇产业科技创新投入,研发出液体菌种智慧化种菇,每年可以轮作12次,采摘24次,实现周年化和工厂化生产。

在鉴江镇福建省蓝粮渔业有限公司的海马养殖区,一尾尾膨腹海马在水池中游弋。别小看这小小海马,每尾成品海马的价格约100元,干品的价格每公斤超2万元。目前,该基地育有海马1000万尾,年产值超亿元。蓝粮公司还在松山镇、碧里乡等地采取“公司+养殖户”的模式,轮养海马水体面积超1万平方米,已投放海马苗600多万尾,带动超百人就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罗源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食用菌、海上养殖等传统产业之外,还积极培育海马养殖、食用百合、蓝莓、栀子花等乡村富民特色产业,构建村村有产业、业业有特色的乡村发展格局。”罗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辉说。

建设美好家园

成为全国典型

千年古桥经过修缮重现生机,脏乱窄旧的街道变身美丽街区,古厝活化利用成为儿童学堂,长者食堂配备适老化装置……走进起步镇,一幅幅和美乡镇的生动图景映入眼帘,不仅让人流连忘返,也在点滴中见证这座秀珍菇小镇的蝶变。

2021年,围绕和美乡村建设,起步镇结合深化闽台乡建乡创政策机遇,开启集镇环境整治。3年来,街道景观、古厝活化、公共空间等方面都进行了创造性提升改造,一个有品质、有诱惑力、有温度的秀珍菇小镇呼之欲出。2023年,起步镇荣获第二届海峡乡建乡创奖“乡建类金奖”,这也是闽台合作在起步镇“开花结果”的生动印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要内在充实丰富,面子里子缺一不可。白塔乡南洋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双积分制,打造出具有资源特色、体现村民意愿的“美好家园”乡村治理模式。南洋村的经验不仅在全市推广,还入选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典型案例。

白云映碧水,水清两岸绿。端午节期间,罗源南溪流域的龙舟赛事如火如荼地进行,观赛的市民对罗源南北江滨绿道的改造赞不绝口。近年来,罗源持续擦亮生态名片,对南溪和起步溪进行水环境治理,并建设南北江滨公园20公里长的生态绿道项目;养护出全国面积最大的水松野生天然更新群落,并在西兰乡建立自然保护区;依托罗源湾内的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野生鸟类,打造环松山湖观鸟经济廊带,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农文旅融合

助推“破圈”出彩

在北山村饱览福州最大的人工红树林,在八井竹里体验畲服凤凰装,在井水村欣赏石头村的山海景观,在中房镇赏桃花游古厝……罗源县强化试点示范,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畲风海韵 多彩罗源”乡村旅游名片,走出一条有罗源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上周末,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在西兰乡洋坪村停靠,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明清博物馆”洋坪村、“长寿之乡”磹石村、特色畲族村寨许洋村等传统村落特色景点,感受红色文化,闲逛雅致古厝,领略畲族独特魅力。“这里的古村落太漂亮了,真的让人流连忘返。”游客林阳欣喜地说。

“去年底以来,我们分别开通了福州至中房镇、西兰乡、松山镇的乡村旅游专线,串起周边网红景点,向游客展示罗源的乡土人文和自然风貌,目前已经接待了数万名游客,评价很好。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各乡镇的情况推出旅游专线,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旅游体验。助力罗源旅游‘破圈’出彩。”罗源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乐堤说。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夯实成果、探索创新、典型引领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用心绘就乡村振兴的底色,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千万工程’在罗源有更多的生动诠释。”林辉说。(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岩湶号2024年春茶选品暨状元交流活动于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