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金宝贝”问题未解“觅蒙”也闭店了,教培行业何时不再“爆雷”?

苏宁广场一些培训机构开始了暑假班招生。记者 池远 摄

继上月福州地区的3家金宝贝早教机构同时停课后,近日,又有觅蒙等两家连锁教培机构“爆雷”,令许多消费者措手不及。报班容易退课难的预付制消费,和“九龙治水而水不治”的部门监管,让教培机构屡屡站上“暴风口”,暴露了一系列行业乱象。

此前风波未平

又有机构闭店

“经过10多天的加紧联系,中心现在获得了20多家机构的无偿支持,来承接会员的课程,尽可能减少大家的损失。”5月底,此前已停课的金宝贝早教客服向家长们发送了一份转课通知。

然而,很多家长对这样的转课方案并不认同。“这相当于霸王条款,除了转课,没有其他选项。”在金宝贝为3个孩子购买了100多节课程的刘卿(化名)告诉记者,按照方案,能转去的机构有儿童摄影、英语启蒙、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大部分机构都需要2节~3节的金宝贝课程才能兑换1节课,有的还需要另外交钱。“即便是等比例转课,家长也是吃亏的。因为金宝贝收费较高,每节课均价在200元左右。”刘卿说。

眼看退费无望,有的家长自发组织复课,以减少金宝贝“跑路”产生的损失。在金宝贝东二环泰禾中心店,记者看到,不少年轻夫妻带着孩子来“刷课”。

“复课是我们家长自己掏钱自救的办法,是及时止损的无奈选择。”带着孩子来上课的陈女士告诉记者,6月1日起,金宝贝东二环泰禾中心店复课,家长需要额外缴纳每节课29元的费用,用于支付场地租金和老师的工资。“有时一次上2节课,尽量快点消耗掉剩余课时。”她说。

在该中心前台,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有500多位家长选择复课,上课内容和以往一样,但复课只上到8月30日。“我们也联系不上老板,也在走维权讨薪之路。”这名老师说。

金宝贝闭店风波还未平息,又有两家连锁教培机构“爆雷”。6月18日,水育机构乐海豚欢乐颂校区发布闭店公告;19日,亲子游泳机构觅蒙同时关闭晋安、仓山、台江的三家门店。

“18日还在卖课,19日就闭店,没有转课、退费等任何方案,太气人了!”在觅蒙购买了大课包的郑女士说,觅蒙此次闭店,涉及上千会员,金额近千万元。

监管漏洞明显

早教领域“留白”

商家闭店让消费者气愤,让他们无奈的,还有维权之难。

“如果不是商家跑路,维权无门,我们可能都没发现,这些教培机构竟然没有部门监管。”郑女士说,作为家长,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教培机构几乎都是预付制办卡消费。“我们也很清楚这种模式的风险,但没有办法。”她说。

早在5月金宝贝闭店时,家长们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在12345平台上反映过。仓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查回复称:“金宝贝仓山店已经办理营业执照,现场该公司大门紧闭,企业负责人失联。”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因找不到被诉方,该局根据相关规定依法终止调解。

教育部门有办法吗?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教育部门监管,早教机构由卫健委监管。市卫健委则表示,他们只负责0~3岁的托育机构。

记者从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发布的消息得知,教育部门具体负责中小学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科技、文旅、体育、人社部门分别具体负责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和日常管理。

一番调查发现,金宝贝欢乐颂店和东二环泰禾中心店未向教育局及卫健部门备案,早教机构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经营范围涉及健身休闲、幼儿洗浴的觅蒙,体育部门也表示没有介入。

就在4月底,全市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部署会召开,旨在持续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监管。会议提出,要督促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开立预收费资金监管专用账户,必须100%纳入监管,通过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等方式落实落细资金监管措施;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狠抓收费问题,谨防涉稳风险事项发生。

部署会开了,现实却是“九龙治水而水不治”。校外培训监管制度悬空,早教机构监管尚处于空白。闭店的商家们丢下了一堆堆烂摊子,让维权的家长们一次次心力交瘁。

大课包长周期

花样繁多负担不轻

在金宝贝、觅蒙的维权群中,有家长指出,教培机构让人寒心的主要问题是大课包长周期预付制收费。“对于已经跑路的商家,我们维权无门,还在经营的,我们也是忧心忡忡。”郑女士说。

对此,记者走访了福州多家少儿培训机构,发现绝大多数机构都是让家长预付长周期多课时的费用。市面上基本没有能够分期付款的机构,课费都需要提前付清。

在苏宁广场,这里聚集了少儿绘本阅读、绘画培训、体能培训、英语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少儿培训机构。临近暑假,许多机构都在店门口显著位置打出了暑假班招生广告。

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一家少儿绘本阅读门店的课程体系和收费标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阅读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16节特惠价2598元,一种是48节特惠价6598元。该工作人员推荐购买48节的课程包,称有效期是一年。“课时越多,孩子学得更全面,也更划算。”她还表示,除了这两种,没有更小的课包。当记者询问孩子中途不喜欢是否可以退费时,对方没有明确答复。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培训机构的收费方式和价目表十分隐蔽。在一家少儿英语启蒙机构,当记者表示想看价目表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需要让家长先带孩子来体验。

但记者也注意到,市场上也有少数机构按季度收费。在一家提供少儿编程、创意美术、口才培训等科目的教培机构,课程顾问表示,现在有规定课程收费周期不能超过三个月,“所以我们按一个季度来收费”。

据了解,市教育局曾针对校外培训收费向家长发出提醒:付费时要与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一次性不要缴纳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以上的学费,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并且收费要转入机构公开的唯一的资金监管专户中,并开具发票。

而事实上,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企业拿到预付费后,不等消费者上完课才计算收益,而是在钱进账后,就用这笔现金流承接房租和人工成本”。

诚信受损市场受害

预付之殇何时能解

“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屡屡发生,逐渐消耗了公众对教培行业的信任。在这其中,商家的预付制收费行为亟待规范。

本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恶意逃债”,征求意见稿规定,经营者面临经营困难时应当及时通知消费者退款,清算义务人未及时清算应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应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而在起诉维权之外,受访家长更希望在大规模违约出现前,能有行之有效的事前和事中监管。

对此,记者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做出探索。如杭州富阳区曾推出“富春预付码”,形成了全链条监管;深圳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对预付金既能监管也能追踪;杭州拱墅区还试点了“先享后付”模式……

下个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将规范预付式消费作为重点之一,强化经营者设立“书面合同”“按约履行”义务,明确“事中告知”义务。《条例》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

破解预付之殇,既要商家诚信经营、消费者理性选择,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管和积极监督。我们期待,孩子们的课外学习大环境不但能丰富多彩,而且安全健康。(记者 林晗 莫思予)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文旅讲坛”第4期周日开讲 带您走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