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以民声定民生 让民意更满意

市人大常委会全链条督实为民办实事项目

老年人在长者食堂不仅吃得便宜有营养,闲时还能在这里听课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这些民生好事办成的背后,不仅有人大代表“民呼我应”的履职担当,更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全链条督实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26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福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一批项目提前完成,一批项目加快进度,捷报频传。“人大监督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持续全年,半年度听取汇报是亮晒比学,更是加油鼓劲。希望更多实事提前保质保量完成,让群众早日享受实惠。”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办什么?让人民作主

“现在我上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早早出门挤早高峰。”近一个月来,家住仓山区美林湾小区的陈先生都选择开车从新建好的叶宅巷道路驶入中心城区上班。这条道路为双向两车道,路边绿树成荫,于上月建成通车,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叶宅巷道路起点接新颐路,终点接卢滨路,全长380米,规划红线宽度18米,主要建设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电气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及安全设施等。“这条道路位于美林湾小区一、二期和新建的建发和玺公馆之间,为小区重要进出道路。通车后打通原先的断头路,连接新颐路和卢滨路,提高了路网通达性,极大方便了周边小区居民的出行。”

像这样提前半年完成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还有3个,分别是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20部、新增“二品一标”认证登记产品20个、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

市人大社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20大项60件,涉及教育、卫生、住房、交通等方面,基本涵盖民生主要领域。“这些实事项目多数来自人大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会在广泛吸纳民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资金来源、紧迫程度,与市政府协商确定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盘子,并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表决。”

除了提前完成的4件实事,还有一批实事正在加速推进,也有望提前完成。如新建20个智能职工服务e站,市总工会已完成选址并投入20台智能柜,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市总工会还自我加压,决定年内新增智能职工服务e站40个。“除原定设智能柜机投放爱心物资的模式,还有扫码或刷脸进入职工服务e站,24小时享受歇脚、充电、喝水等服务的新模式。从目前已开放的11个24小时智能职工服务e站使用频率来看,这件实事确实办到了职工心坎上。”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负责人黄枫说。

怎么办?听人民心声

“浦口进(出)水口是‘高水高排’工程西线隧洞排洪入闽江与从闽江引水补充内河的双向进出枢纽。这个工程建好了,在汛期能防止主城区北部大部分山洪进城,非汛期则能进行内河生态补水,是民生大工程。”近日,市人大代表、水利专家陈能华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视察活动,对浦口进(出)水口工程建设进度给予肯定。

为了在办实事过程中更好回应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实事办得更加贴合民意,近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5路开展了专项视察活动,并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参加。

与陈能华同组参加视察活动的穆秀鳌代表告诉记者,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不少关于防洪排涝的项目都是去年底听取代表建议后新增优化的。“‘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危桥改造6座’,这个项目原定只有建设农村公路60公里,包括我在内的多位代表提出,去年的‘海葵’台风使不少路桥遭受重创,要将被台风损坏的危桥改造增加到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很高兴这个建议被采纳了。”他还说,“提升区域排水防涝能力,完成100个路面雨水快速排放通道、500个雨水口扩大改造”项目也是代表们提出的。

陈能华说,“海葵”让福州中心城区111个地库受淹,地库安全事关民生。在征求代表建议时,包括他在内的不少代表提出要搬迁易涝配电站房,最终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将推进10个地下易涝配电站房整治和搬迁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已完成7个。

记者了解到,在为民办实事项目酝酿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三上三下”协商机制,即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初稿,市人大常委会前后三轮征求代表建议,市政府相应进行三轮修改,最终形成基本成熟的候选项目清单,确保项目真正代表民意的同时,又具备可行性。代表们所说建议被采纳就是在“三上三下”阶段达成的。

好不好?由人民评价

26日下午审议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言踊跃,这是一场由人大组织的“考试”。

现场市直部门直面问题,逐一答复,对进展较慢的项目说明原因,并明确整改对策和措施。对个别推进难度大的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后续出台的审议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求,并适时组织专题视察,实现全过程监督落实。“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开展‘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评选工作,通过人民出题、人民监督、人民阅卷,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酝酿、确定、实施、评价各环节,形成全链条闭环。”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办不办让人民作主,好不好由人民评价。这个做法是有历史渊源的。”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曾发动全市人民评选“市民最满意的实事项目”,创造性地拓宽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传承弘扬这一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2022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创开展人大代表投票评选“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工作,既起到监督推动的作用,又为今后实事项目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去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票决制工作的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了票决民生实事工作。

市人大代表、鼓楼区温泉街道汤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华丽对记者说,去年她参与了“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评选,社区群众给予高度评价的加强长者食堂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等实事项目,都榜上有名。“最近我又参与了公交场站实事建设的专项视察,在座谈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公交与地铁的接驳、让公交车和站台液晶显示屏上的内容和角度更加适老化等建议,这也都是我在社区征求到的居民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都认真记下来了。希望年底评选满意实事时,这些都能兑现。”

延伸阅读

民心回音壁

项目: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河湖水质提升

晋安区连潘村女子龙舟队队长谢惠容:去年市里把“护河爱水、清洁家园——河湖水质提升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河水清澈了,我带领的连潘村女子龙舟队端午水上竞渡也更开心了。我们龙舟队员都是巾帼志愿者,坚持开展护河爱水志愿服务,大家齐动手,家园更美好。

项目:建设长者食堂60个,打造示范长者食堂15个

鼓楼区军门社区94岁居民林瑞珍:我们社区的长者食堂去年底面积从160平方米扩大到320平方米,平常每顿都有12个现煮的荤素菜肴可选,一人才10元钱,我每天都过来吃。逢年过节社区还组织我们吃免费团圆饭,请大厨上门做大餐。听说食堂里的鱼也是爱心企业免费送的,让我们吃得营养又健康。

项目:组织一线职工开展疗休养活动4.4万人次

市公路事业发展直属中心乌龙江公路站站长陈祥增:我去年10月底参加了福州公路一线养路职工疗休养活动,难得有机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同行走进厦门。整整4天,我们漫步环岛路、走进鼓浪屿、乘坐海上帆船……工会的贴心服务让我们放松身心、休整充电,太开心了!

(记者 李白蕾)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