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把话筒更多递给承办单位、委员代表、行业专家……”9日下午,福州市政协“加快发展海洋高端装备产业 助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侧重议题专业性,进一步提高协商质效,会议将更多发言机会留给了业内人士。

今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据不完全统计,福州现有海洋装备骨干企业36家,其中2023年新增涉及海工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14家,呈加速发展之势。如何助力福州市海洋经济更上一层楼?市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密集优势,通过这个课题给出了答案。

站位要高 步骤要细

自北向南,沿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就能大致勾勒出福州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布局——罗源、连江、马尾等地区分布着大量船舶及小型海工装备产业,连江定海湾海域有不少深远海养殖装备生产商扎根,福清江阴港则为风电装备产业主要集中区。

显然,对于“海上福州”来说,这样的图景还不够精致。今年3月以来,市政协课题组先后赴鼓楼区和沿海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分赴上海、山东等地学习考察,累计召开12场座谈会,多次征求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普遍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普遍构建了各自的产业体系、普遍塑造了高端创新生态……在调研报告中,市政协首次对先进地区的发展成就和特色经验进行了详尽介绍,为更广泛群体参与讨论提供参考。

在建议案中,市政协从把握发展策略、突出工作重点、推行关键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十点建议。

“海洋高端装备具有技术复杂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推动福州市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的创新驱动和积极的政策措施引导。”市政协相关领导提出,要以系统性的思维和整体的战略构想来把握发展的方向并分步实施,既要深耕优势领域,着力深挖资源,激发潜力,更要聚焦细分领域,在地区之间、市场之中寻求突破的方向。

具体而言,要加快构建集群发展空间,加强培育关键强链产业,致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推行过程中,要强化统揽协调,激发展会效能,加大资源配置,确定战略伙伴,着重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和集聚效益,围绕产业链上游重点环节,围绕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要素,增强福州市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动力。

延伸链条 建强集群

“单打独斗放在哪一个行业都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船舶产业配套产品门类多、产业链长,集群发展是推动产业由大向强的重要路径。”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金杰在行业代表中第一个发言,坚信产业发展要有高站位、远规划。

“缺乏顶层统筹规划,各地产业同质化程度高,这是我们在福建进行产业推广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接着“集群发展”的话题,中国船舶集团福建产业联络处主任林挺乾从自身出发,建议福州注重高位规划引导,重点发展产业细分领域,比如深远海养殖、电动船舶、海洋科技创新等,以省为单位引进重点企业,集中培育资源。

“育链强链、集群发展”是市政协建议案中的关键词,这引起与会人士的共鸣,话题越说越热……

“统筹好陆海资源,统筹好海洋三产,统筹好教育科技人才。”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特聘教授、福州信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梦财说,要参考伦敦、新加坡等国内外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经验,在港口航运枢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集聚、海洋文化交流、海洋治理供给等五个方面延展海洋产业链条。

“按照‘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战略,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进一步整合马尾造船、东南造船等福州市主要船舶企业,以及星云电子等新能源企业,引入各类科技研发、创新应用平台,加快打造闽江口海洋装备绿色产业园。”市政协常委、民革福州市委会副主委、马尾区政协副主席吴永润着眼实操,给出了更详尽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盟福州市委会主委、福州住房公积金中心主任林群慧则说,可以依托科创走廊、重点科研院所、优质载体和龙头企业,建设布局合理、功能梯次清晰、创新链条完整、具有福州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整合形成海洋科创产业加速中心、海洋科创协同创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两中心一平台”海创高地功能布局。

集思广益 多点开花

新资源要建,旧资源要用。谈及平台发展,市政协常委、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陈建明说,一手要发挥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国际平台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港口和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海外布局,一手要发挥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平台优势,建立国际化远洋渔业船舶修缮和管理培训基地。

“这点我深有感触。”市政协委员、连江县政协主席、连江县政府党组成员吴思斌介绍,目前福建省下水14台深远海养殖平台,其中福州市12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连江县11台,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我建议,结合福州市国土空间区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等,编制长期的深远海养殖规划。同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深入研究海域使用权审批、养殖平台产权登记、平台检验、补助政策、保险政策等。”吴思斌说。

产业根深叶茂,离不开企业创新引领、实干拼搏。电池动力船舶、海上风电、卫星互联网企业代表也被邀请到会,畅谈心声。

“目前,福建省电池动力船舶产业发展趋势很好。不光是我们刚刚落地,我们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有意向落地福建。”中船赛思亿(福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昱说,其中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福建省的电动船舶产业政策,建议持续完善激励政策,并关注现有政策的落地实施情况。

福州是我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理论上可规划海上风电约3000万千瓦。“资源优势叠加政策优势,福州潜力无限。”金风科技福建公司总经理张哲建议,在风电装备出口、运输流通、中印尼“两国双园”低碳绿色发展技术推广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扩大风电优势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

昊盛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林海峰将通信互联称为海洋高端装备发展的“底座”。他建议成立卫星通信与数字海洋专项基金,吸引一批通导遥卫星企业、海洋科研机构等产业链企业汇聚福州,共同推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记者 钱嘉宜)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