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最近,福州市闽清县塔庄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入选水利部2023年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单。这是福州市唯一入选乡镇。殊荣背后,是书写着塔庄人付出艰辛与努力的结果,让人感慨万千。这些年来,塔庄镇干群同心、银利万金,坚持绿色底线,积极推进治理小流域项目,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走出一条以农村小流域系统治理为目标的特色乡村美丽之路。

塔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面积为855km2。其中,塔庄溪位于闽清县南部,长度11.5公里,宽度80-100m之间,从南自北流经茶口上汾等12个村庄,涉及人口2万多人,是一条集防洪抗旱、灌溉发电为一体的重要河流。

美景惹人醉。然而,2016年7月9日,一场特大暴雨洪灾,溪岸崩塌,河道堵塞,垃圾漂浮。原先清澈的河水一夜之间变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度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是此番小流域范围治理的重点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清岸美,鱼翔浅底。”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殷殷期望。为了改善塔庄溪小流域生态环境,适应除患兴利要求,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省市县的支持下,塔庄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立足防洪保障、冶理水土流失、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河道改造、生活垃圾和农村污水处理等七项建设工程,着力提升河道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

“治水先治污”。“按照“水岸同治”的规划要求,双管齐下,截污治溪。先是结合管道铺设,截断外源污染,再通过清淤清障,贯通水系,确保河道流水不腐。”据塔庄镇副镇长许希珠介绍,特别是在堤防修建过程中,没有大挖大建,而是基于自然,依托原有地形、岸体和水生植生长条件等,因地制宜,生物固堤,尽量减少堤防硬化,更有效地维护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塔庄镇坪街村八角塔有一段长达130多米石彻防洪堤岸,呈月牙形状,两头凸出。每逢暴雨,会被上游洪水冲垮岸脚,每修补一次,村里要花费几万元钱。在河岸修建中,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技术会审,为了节约资金,决定采用“补岸抛石”的修建方案。即以原有石岸为基础,用大块干砌块石修补岸脚,然后投放石笼块石,覆盖深水区岸脚,确保岸脚冲而不垮。河道几年运行正常,行洪能力显现。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村民亲水嬉水,塔庄镇在沿岸村庄配套建设生态绿地,铺设健康步道。结合农田灌溉,在拦水坝上建立汀水踏步,与岸上联接,形成水上岸边小循环慢行步道,既美化沿岸村庄村貌,也方便村民休闲,宜居宜乐。

闽清塔庄镇小流域治理入选水利部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单

白鹭纷飞

现在,塔庄溪小流域治理效果显著,新建生态护岸6公里,河道安全生态水系3公里,清淤河道8.2公里,河岸山坡绿化面积610m2,全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0.8km2。极大改善河道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灌溉能力。炉溪是塔庄溪的一条支溪,全长4.5公里,灌溉梅寮、茶口等4个村600多亩农田。2016年7月9日洪灾后,护岸残缺,农田缺水。为了修复炉溪,2018年塔庄镇多方争取,筹集资金1500万元,历经一年建设,经过护砌、清障、砍青、修建4条拦水坝,让炉溪水源丰富,过水能力提升,农田用水能保障。

河水变污水,原因有很多,河道堵塞,垃圾污染……,其中村民家里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问题最大,所以,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污先治源,效果会更好,全镇通过内源、点源、面源等综合治理,在塔庄溪实现截污纳管,改造和新建污水管道79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站3座,日处理污水1150吨,让污水有序排放。

闽清塔庄镇小流域治理入选水利部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单

上汾宏成小区

中午11点多,走进塔庄镇上汾村翁厝里,道路畅通,房舍明亮。村民翁新明在家里洗涤衣服,不一会儿,洗衣机污水顺着房间地面污水管网接口,流入村污水塘。房间地板没有水渍,显得干净。

“生活污水处理是个难题。过去,村民家中污水大多往外排泄,污染河流。”上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翁新雄说,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村里建立污水池塘,连接镇网管道,村镇水系相通,每天直接为村池塘输送污水,通过镇污水站集中净化处理,污水变清水,不再污染河流,溪水淙淙。

目前,塔庄镇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塔庄小流域内卫生厕所覆盖率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畜禽污染安全利用,无害化垃圾治理率96.9%以上,全流域基本实现农村污水“零”排放。

如今,塔庄溪水又清了,水质从V类提高到Ⅲ类标准。去年Ⅱ类水质标准占比82.5%。(陈其彬)

责任编辑:易初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