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到底有多少种昆虫?直至现在,这个答案仍未知。

作为现今陆生动物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昆虫约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3/4,中国已知的昆虫种类超10万种,分布于天南地北,仍藏着诸多未解之谜。

8月,《闽虫记:都市昆虫图谱》发布,这本书共收录了福州24目3000多种常见昆虫。这也是迄今本市最完备的一份都市昆虫图鉴。

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游宇兵——一位铁杆“虫迷”、自然科普工作者,了解背后的故事。

首部本土昆虫图鉴

在城市中,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类群之一,它们种类繁多、外形多样,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

从2015年开始,游宇兵利用业余时间,在福州的闹市公园、草丛河滩寻觅昆虫踪迹,拍下数万张照片,积攒成一本3斤重的“大块头”书。

“国内昆虫图鉴类的书籍特别少。”游宇兵告诉记者,因为昆虫种类实在太庞大了,哪怕“虫迷们”人手一本的《中国昆虫大图鉴》也仅收录1000多个种类,这对于求知若渴的游宇兵来说并不够用。

两三年前,他对照着《上海昆虫1000种》,逐一勾选在福州城区内观察过的昆虫,结果发现重合部分仅为300多种。“虽同为东部沿海城市,但分布的昆虫种类还是大相径庭。”

拥有一本本土的昆虫图鉴,成为不少福州“虫迷们”的期盼。

《闽虫记:都市昆虫图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期待。图鉴所记录的3000个物种仅是福州昆虫物种的一部分,每一种昆虫都配有图片、名称等简单介绍,通过这本手册,可以让更多喜欢昆虫的人,能够像查阅字典一般迅速了解福州各种常见昆虫。

“3000多种,这本身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昆虫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评价,“作者拍摄记录下的多是城市公园能看到的昆虫种类,对普通民众认识身边昆虫,激发青少年探索好奇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游宇兵看来,有很多昆虫是人们熟悉或深受大家喜爱的,比如蝉、蝴蝶、蜻蜓,它们给单调枯燥的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我们需要多了解这些‘小邻居们’,它们需要我们的爱护,我们同样也需要它们的陪伴。”

以被咬一口为代价

“爱虫如命”的游宇兵,本职工作是一名电子硬件设计师,下班饭后的两三个小时,成为他独属的“充电时光”。

夜观,是最令昆虫爱好者兴奋的野外行动。那些白天潜伏不动的小昆虫,一到夜里都活跃了起来,纷纷从土壤里、树洞内钻了出来。

夜幕笼罩下,游宇兵熟练地背上相机,出发。

金牛山、福山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都是夜观的好去处,闽江边的滩涂上,也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甲虫。游宇兵认为,每个爱好者都应该有个固定观察的地方,就像鲁迅文章中提到的“百草园”一样,野草生长,有虫有鸟。

游宇兵的“百草园”之一,便是郊野公园里的一条路线。“每周都走,足足走了一整年。”他惊喜地发现,3月~4月时,朴童锤角叶蜂占领了大小朴树,红色的悦鸣草螽若虫喜欢在六七月时懒洋洋地趴在路边草丛里,9月以后,寒蝉开始占据上风,“不同季节能遇到不同的昆虫,我都不想错过。”

长期“刷夜”,被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闽虫记》中专门开辟了蚤目(俗称“跳蚤”)一章,图片中的猫栉首蚤小腿一蹬,精准地落在人的皮肤上,毫不留情地一头猛扎了进去。这是游宇兵当时抓拍的一张照片,“当然,代价就是被咬了一口。”

游宇兵的“昆虫版图”,随着一次次外出、夜观,迅速扩张了起来。他把拍摄记录昆虫种类比作拼拼图,一块一块地填补版图很有成就感。“目前我们还无法回答‘福州究竟有多少种昆虫’这样的问题,但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周边还很多地域可以探索。”游宇兵表示,《闽虫记》始终未完待续。

福州昆虫特别美

谈及对福州昆虫的整体印象,游宇兵毫不犹豫地回答:“特别美!”

不论是停留在叶尖的三角丽翅蜻,还是深蓝印蜻,通透的翅和泛金的光泽交相辉映,尽情施展着自然的极致配色。“先进的影像技术放大了昆虫本身的细节,不论是色彩还是姿态,美得不可方物。”游宇兵说。

反映到生物多样性上,同样超越想象。

“原本以为一座城市公园能发现1000种昆虫就不错了。”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记录下来的种类甚至能超过2000种,其间还发现了不少曾经有过记载却没有图片资料留存的虫类,“这就像探险,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真面目’。”

刷山寻虫、拍摄鉴定,相较于专攻一门类的昆虫专家,爱虫人士们的“博爱”总能带来意外的收获,不断地丰富本土昆虫图谱。作为一种小众爱好,观察昆虫让爱虫人士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探索的价值。

福州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中心站副站长沈秋林看来,与国外相比,我国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将科学家、科普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者乃至普通公众联动起来,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还将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上周六,游宇兵再一次化身自然公益导师,领着一帮孩子探秘森林公园。从2016年算起,这大概是他所接到的第50份“昆虫科普订单”。

“里头躲着几只甲虫,快来看看”“这棵树上面有个洞”……在游宇兵引导下,孩子们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认真观察,小腺蛙的叫声、豹纹蝶的翅膀,都成为他们观察研究的对象。

“孩子对万物的好奇,对昆虫的接受度往往比大人还高。”游宇兵表示,只有让青少年参与自然科普,关注身边的生态,才能自觉地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蓝瑜萍)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