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他们是可爱的“老小孩”,他们的脑子里比别人多出一块“橡皮擦”,每天的记忆都被擦掉一点,导致自己被困在时间的迷宫里;他们是“时光旅人”,徘徊在过去和现在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如何更好守护他们?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即刻行动、抗击失智”。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估计,全世界每3秒会新增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记忆力下降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吗?如何判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遇到哪些难题?社会如何更好地给予关爱帮助?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采访。

现状

常被忽视的“老糊涂”

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是严重的病吗?有什么具体症状?”“记性不好是不是就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平日饮食要注意什么?”……9月25日,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和义诊活动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一众满头银发的老人到场。现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为居民免费提供脑健康科普、认知筛查、疾病咨询、非药物干预指导等服务。

63岁的陈依姆是安泰社区居民。这两年,她发现自己有点“老糊涂”。日常生活中,一个问题要反复问、买菜回来转头就忘了放在哪里、出门常忘记带钥匙。当天,她来到卫生服务中心开降血糖药时,听说可以免费做个认知筛查,便果断加入。

“父亲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开始是记性不好,后来自理也出现了问题,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我们的照护压力很大,他也感觉很痛苦。”陈依姆告诉记者,当发现自己记性不好时,一下就联想到了父亲,于是想找专家明确一下情况。通过智能认知筛查系统,陈依姆花了10分钟就完成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快速筛查。系统提示,她有认知损害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协和医院副院长叶钦勇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认知功能逐渐退化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和执行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症状,此病逐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叶钦勇表示,子女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观察老人的状态。当老人出现频繁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说过的话,语言表达困难,睡眠障碍,经常找不到眼镜、钥匙等日常用品或把物品放在非常不合理的地方,做饭、打扫卫生等熟练的事情都不能顺利完成,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或记不清楚时间、日期,对原本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表现出过度的猜疑、敏感、情绪波动等情况时,可以带老人到医院做个“记忆体检”,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明确病因并制订治疗方案。

守护“老小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爱。活动现场,福州市小蜜蜂扶老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为老人免费发放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提供的“黄手环”,帮助老人降低走失风险。志愿者耐心地向居民介绍,每个黄手环里都有一张信息卡和二维码,记录了老人的紧急联系人姓名和电话。老人出现外出迷路、走失或遇到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时,身边的爱心人士拨打黄手环内的亲人电话就可以联系到老人的家人。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这个手环关键时刻保不准可以救命。”在志愿者的帮助下,80岁的谢依伯戴上了黄手环。

困境

不用在意和无药可救

是老人的两大认知误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社会现实的棱镜,折射着最严肃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数将达到3000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慢性病程,有多种可防控因素。”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辛佳蔚副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自然病程长达20年~30年,如果在临床前期及轻度认知障碍期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够延缓40%左右患者的发病速率。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像对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科学地防控。

然而,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我省阿尔茨海默病的专科门诊设置率不足7%,公众认知率、就诊率、诊断率偏低,超过60%的患者可能要到中重度认知障碍时才能够得到确诊。

协和医院是国家卫健委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单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初期记忆力减退,容易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所以从发现到真正确诊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作为该院记忆门诊的专科医生,辛佳蔚深耕这一领域10余年,在生活、工作中接触过很多患者,时常因患者错失早期诊治时机而深感遗憾。“阿尔茨海默病进入中晚期后,脑内关键部位细胞已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她说。

对此,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吴锡林也深有感触。在他的门诊中,前来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是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对早期症状都不重视,以致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

吴锡林告诉记者,从他接诊的情况来看,发现大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很正常,不用太在意;另一个则是已经发现自己出现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情况,但没有想要继续治疗下去,觉得“无药可救”。

“虽说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逆转,但是早诊早治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已有相关靶向药物,对于符合用药条件的患者来说,早期使用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叶钦勇说。

破局

“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

让遗忘过程更慢一点

“家门口就可以取上药,平日里过来做些游戏健脑,不时还有科普讲座听,中心的家庭医生还会定期上门随访。”71岁的王阿姨今年7月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自打病情稳定后便回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从居住地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在两年前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后来发展到曲谱记不住、去市场买菜需要开清单,以前脱口而出的唐诗也记不住了,严重时给朋友打完电话后忙活了一阵,又将电话打给对方。在家人的带领下,王阿姨到协和医院就诊,发现已存在轻度认知障碍、海马体轻度萎缩,脑电图还有背景节律减慢。经过生物标记物检测,王阿姨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携手,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航?今年7月,福建省首个社区脑健康中心在鼓楼区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用,由协和医院与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打造,通过前沿技术赋能脑健康全程管理,实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启用至今,有110余名老人完成了脑健康体检,其中量表和脑电异常的有50例左右,目前有30人转诊至协和医院。”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凌湘介绍,社区脑健康中心对55岁~75岁人群,免费提供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脑电检测等筛查,采用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认知筛查系统,可以在10分钟之内完成快速筛查,得出认知正常的老人和疑似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结论。而脑电检测则通过采集3分钟的脑电图实现智能化的脑功能水平快速判断。

对于筛查出的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将进一步完成精细的神经心理评估,并转诊至协和医院认知障碍专病门诊或专病病房接受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检测、头颅核磁、PET-CT等检查,实现精准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医院制定完方案的患者,可再转诊回社区脑健康中心接受多种形式的非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干预等慢病康复及管理。

“协和医院进行精准诊断,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与长程管理,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在两个机构之间可以无缝衔接,构建‘防筛诊治康’五位一体的脑健康全程管理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叶钦勇教授表示。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发展过程就是一场缓慢的记忆衰退,照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一个家庭来说往往是沉重的负担。”专家呼吁,一方面要多做科普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实现早筛、早诊、早防、早治,为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支持,通过提升医护队伍能力建设,以及打造日托、专业养老院等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记者 林文婧 黎伦俊)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甲辰首届闽台城隍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