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站在福清市沙埔镇的牛头尾码头远眺,一碧万顷的海面上矗立着59座风机,形似风车,色若白羽。风机的三片风叶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电,产生的电能经海上升压站升到220千伏后,通过海底电缆输入电网,最后送往千家万户。

目光从海上移回陆地,海上风机场的大后方——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同样是绿色发展先行军。2021年,全国首本工业园区“碳中和”证书在这里发放,再次刷新大众对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认知。

福州:风从海上来 电送千万家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记者 池远 摄

作为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占地10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园区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江苏中车、水电四局和丹麦艾尔姆等国内外风电装备巨头企业,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格局,实现风电装备批量化生产,其产能、产量、技术水平等均位居全国之首乃至世界前列。

近年来,该产业园陆续下线艾尔姆107米超长叶片、金风科技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东方电气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科技创新聚集地。

“一台16兆瓦风电机转一圈预估可以发电34千瓦时,每年发电6600万千瓦时,可供3.6万户三口之家使用1年。”福清海峡发电有限公司电力运行部副经理王家彬告诉记者,从最初的6.7兆瓦,到如今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产业园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刷新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纪录。

2023年6月,东方电气与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这是全球首次实现海水无淡化制氢,东方电气结合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将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变成源源不断的氢能,未来或将改变全球能源开发路径。

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福建近海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米至9米,海上风电年均利用小时达到3500小时以上。截至目前,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累计发电超5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约157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383万吨。去年,三峡福建区域海上风电场发电量达25.55亿千瓦时。

作为三峡集团和福建省战略合作项目,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充分利用福清优越的风资源和良好的光资源,建设集屋顶光伏系统、风机系统及智能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微网项目,为企业提供绿色清洁能源。智能微网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53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近6590吨,减少碳排放量约3.8万吨。

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后劲。“之前风机的主轴、齿轮箱等主要零部件需要进口,到了16兆瓦、18兆瓦的风机,主要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替代。”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雷说。

目前,三峡风电产业园已建成投产福清兴化湾一期和二期、长乐A区、平潭外海及漳浦二期等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其中,兴化湾一期风电场是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样机试验风场;兴化湾二期风电场是亚太最大10兆瓦样机投入使用的首秀之地,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进入两位数时代;长乐A区风电场是我国首个“双40”(水深40米、离岸40公里)风电场,10兆瓦风机实现批量投产,16兆瓦样机率先示范应用,为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军提供宝贵经验;漳浦二期风电场是全国首个批量化使用16兆瓦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的依托工程。(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游霄涵 夏巧鸿)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风从海上来 电送千万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