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一株株桫椤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微风拂过,桫椤叶轻轻摇摆,一派热带景象。这是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长石自然村坑门里山的一处景象。“这几年,我们村的桫椤越长越多,长势喜人,真是太好了!”日前,洪洋乡林业站站长魏清鹏一边在桫椤群落清理杂草,一边对村民兰善义说。

“面积不足1亩,竟然有20多株桫椤集群,有的株高达8米,胸径20多厘米,而且自然更新能力强,这是省内为数不多的桫椤集群分布。”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潘标志告诉记者,去年7月,他到此调研,经过收集照片以及对桫椤生长情况与生长环境的初步了解,认定罗源这片桫椤群落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

桫椤别名蛇木,在地球上已有三亿多年的生长历史,繁盛于侏罗纪,曾是远古草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园艺观赏价值极高。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还可作药用,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其为半荫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罗源县洪洋乡长石自然村坑门里山上恰好有一条小溪穿过,加之当地气候温暖湿润,为桫椤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从小我就见过桫椤,自家耕地上也有两株,前几年经别人介绍才知道这是珍贵树种,幸运的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砍伐破坏。”74岁的村民兰善义说,他原先是村支书,退休后坚持巡山,只要看到桫椤都会及时记下。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共有200余株桫椤,分布在山谷、溪边、林下等处。

长石自然村的桫椤群能和村民长期和谐共生,得益于该村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悉心的人为保护。“2016年1月时,霜冻严重,很多桫椤都枯萎了,那时候我们以为它们存活不了,没想到过了段时间又全部长了出来。”魏清鹏说,这几年许多村民搬迁至洪洋新街,上山放牧的人少了,桫椤也越长越多,越长越大。

现在,当地村民都知道,这种远看有点像椰子树、近看如撑开的大伞的植物就是桫椤,是“国宝”,大家都会自觉地保护它。“我们在桫椤集群处设立了围栏,防止牲畜破坏,同时聘请专职护林员进行日常巡逻,防止山火,如发现问题,也会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魏清鹏说,最近这段时间,桫椤的繁盛还吸引了一些慕名而来拍照打卡的游客。

对于后续的保护,潘标志建议,应从生态资产保护角度出发,建立桫椤自然保护区域,加大对桫椤栖息地的保护力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漂浮式海上风电浮体设计方案获中国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