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向海!向海!续写更多“船”奇

福州海工装备强势崛起,铸就发展硬核实力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海上风电装备加速领跑世界;马尾造船厂建造的我国首艘装载国产化科考装备的载人深潜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助力“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深潜的科考任务;福建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连江启用,由“闽数1号”无人机运载深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的大黄鱼从空中“游”入百姓家……放眼福州,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一线,“福州造”正积极拓展“海上福州”建设新空间,“高新蓝”技术已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

耕海探洋,装备先行。更深更远、向“智”向绿,海洋经济迈入发展模式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新阶段,装备是首先要挺起的“脊梁”。近年来,福州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补链强链,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更多“船”奇和“智”造,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劈波斩浪

船舶制造业驶向新蓝海

船舶制造业,既是福州市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做好“经略海洋”的坚实基础与核心优势。位于连江粗芦岛的马尾造船厂,前身为福建船政,诞生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轮船、第一艘钢质军舰、第一架水上飞机等数十个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

眼下,马尾造船厂建设正酣、捷报频传:全球最大的敞口集装箱船以及福州首艘汽车滚装船先后交付;2艘79.8米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开工;700TEU集装箱船的坞修项目圆满完成……“我们打造全省最大的特种船舶生产基地,致力于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产各类船舶。”马尾造船厂有关负责人说。

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船舶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适应全球航运业的发展需求,马尾造船厂大力推动船舶制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设计建造汽车滚装船等高附加值、绿色低碳船型,实现福州“智”造。

今年7月,福州首艘汽车滚装船——75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闽江口”轮顺利交付,扬帆出海。技术人员介绍,该船采用了多项先进绿色环保技术以及红外感温成像技术、图像识别算法、物体监测算法、边缘计算等多项数字化手段。具体来说,与传统燃料油汽车船相比,该船可节省能耗约20%,减少碳排放约27%、氮氧化物排放30%、硫化物排放99%和90%以上PM颗粒物排放。

产业加速向“新”、向“绿”迈进。电动船舶凭借有效减少排放和噪声污染的特点,成为船舶行业前沿发展的新赛道之一。福建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纯电动大型高端客船“闽江会客厅”在闽江首航,是福建推动电动船舶集自主研发、设计、建造于一体的样板;由东南造船建造的5000马力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顺利交付,是国内首艘同时满足串联式混合动力、绿色船舶、智能船舶附加标志的高技术高附加值拖轮……近年来,福州市电动船舶领域的技术革新不断涌现,“福州样本”加快形成。

从传统走向绿色,从制造迈向智造,从福州驶向全球……福州船舶制造业正打开广阔的发展天地。

聚链成势

海上风电机组领跑全球

沿着兴化湾绵延的海岸线望去,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电机组如一根根“定海神针”矗立其中。随着叶片徐徐转动,一股股绿色能源源源不断输向千家万户。

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福建近海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米至9米,海上风电年均利用小时达到3500小时以上。2015年6月,三峡集团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胆迈出“化风为宝”的探索步伐。

在一片荒芜的海滩上,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应运而生。从2016年起,三峡集团逐步在此建起一座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为一体的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好的风资源,就要用好的机组。”据产业园负责人盛雷介绍,2017年前,国内主流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还停留在5兆瓦以下。三峡集团在兴化湾一期项目建设了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样机试验风场,选取国内外8家知名风机厂商生产的14台5兆瓦及以上的风电机组同台竞技,遴选出最先进的海上风电装备厂商落户产业园。

2017年7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主体工程在福清开建。仅用了2年时间,产业园就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国中车、中国水电四局、丹麦LM叶片等龙头企业。

“你看,我们工厂的对门,就是下游企业金丰科技的生产车间。我们的发电机一下线,就送到金丰进行风机整机组装。”在位于三峡风电产业园的江苏中车福清分公司,该公司一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6兆瓦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永磁直驱发电机,目前主要为金丰做上游配套。

作为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已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具备年产300万千瓦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研发、生产、技术服务能力。

跟跑、并跑、领跑!从2019年至今,短短5年间,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跨越发展,形成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

向海!向海!续写更多“船”奇!福州海工装备强势崛起

位于连江定海湾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记者 原浩 摄

挺进深蓝

深远海养殖装备不断升级

秋日,连江定海湾,无人机高空俯瞰,一幅耕海牧渔新图景尽收眼底——一座座“钢铁岛屿”屹立海中,重构海洋牧场格局;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养殖装备,延展蓝色经济边界;一条条金鳞密布的大黄鱼,在大海中欢腾跳跃……

在广袤的海面上,一台长92米、宽36米的“大块头”引人注目。它就是全国首台半潜式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不仅搭载了自动投喂、捕捞设施,还配置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5G通信基站等设施。各种信息和参数实时投放在屏幕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渔业养殖。

“闽投1号”运营方福州福鱼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航介绍,与传统网箱7米至8米的养殖深度不同,“闽投1号”采用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具有更好的抗风浪能力,养殖深度可达25米。由于离岸较远,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更高,大黄鱼有了更宽敞的“住宅”和可以“深呼吸”的环境,成品鱼品质较传统网箱也更优。

从近海往深远海发展,先进的养殖装备至关重要。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大黄鱼来说,木头渔排是第一代住宅,塑胶渔排是第二代住宅,都属近海养殖。直到第三代重力式深水大网箱和第四代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出现,养殖区域才从200米的近岸向外海延伸,极大拓展了“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既保护生态又涵养资源,加速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海洋渔业模式。

只有贴近市场方能赢得市场。“闽投1号”还配备了海景客房、海上餐厅等多功能舱室。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休闲垂钓、品尝海鲜美食、感受海上日出日落。许航说,周末客房经常被订满,不少人专程到此体验独特的海上休闲游。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成群大黄鱼欢腾跳跃,第一次体验到海钓的乐趣,第一次在家门口实现了航海梦。”不久前,游客陈庆龄带着一家老小从福州市区驱车前来感受“闽投1号”的魅力,“大黄鱼现钓现煮,特别鲜美,下次得带着员工组团来打卡”。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福州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发展“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装备,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引领带动传统养殖向以数字化、体系化为特征的海洋牧场3.0版转变。目前,全市累计投放“闽投”“定海湾”“乾动”等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11台套,投放数、投产数位居全国第一,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提供了重要样板。

剑指高精尖、放牧深远海、续写新“船”奇……一股股新动力在福州广袤的蓝色海域涌动激荡,奏响向海图强的时代新乐章。(记者 颜澜萍/文 原浩/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美国驻基辅大使馆已恢复工作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