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青韵国风——元明清青花瓷特展
瓷器,在古代欧亚地区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茶叶以及丝绸一起,成为了古代中国的靓丽名片。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最有影响力的种类之一,最早出现在唐代。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后,中西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进口青花原料烧造的青花瓷深受青睐,成为了元代以来最畅销的中国瓷器。它不仅以出色的质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承载的华夏文化的精美,更是从美学甚至文明的层面将中国人的情趣展现到了全世界的面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切实营造喜庆祥和、健康文明的春节氛围。1月9日,福州市鼓楼区博物馆联合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菏泽市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漳县博物馆等三省六馆在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举办“青韵国风——元明清青花瓷特展”。本次展览从1月9日开始至4月9日结束,展期共90天。
本次展览共精选元明清时期青花瓷器展品100件,根据不同时期青花瓷器特点精心设置“中西融合 虽简似繁”元代青花瓷、“官民并进 雅俗共赏”明代青花瓷、“言必有意 意必吉祥”清三代青花瓷、“风云变幻 藏礼于器”清中晚期青花瓷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皆独立成章,又一脉相承,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的演变历程与独特魅力。
此次“青韵国风—— 元明清青花瓷特展”,鼓楼区博物馆送展明清瓷器18件套,其中不乏“碗礁一号”出水瓷器精品。
鼓楼区博物馆部分参展文物
布展期间,作为“青韵国风——元明清青花瓷特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博物馆协同发展三省六馆馆际交流座谈会上,各馆就藏品保护、展览策划、社会教育、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业务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通过开展会议、集中研讨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促进馆际交流,相互学习先进办馆理念和成功办馆经验,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
此次馆际交流,加强了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工作思路和视野,对文物研究共享、人才交流学习、共同探索博物馆发展等领域都实现了新的提升。
责任编辑:赵睿
- 苏丹20家博物馆的藏品在冲突中遭破坏和抢劫2024-12-24
- 到博物馆叩响平潭历史之门2024-12-24
- 福建24家非国有博物馆联袂送“福”2024-12-21
- 网友喊话博物馆:你家文物发霉了 博物馆回应:已进行了清理2024-12-04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文明实践“赋能” 助力讲好泉州故事2024-11-21
- 继大山里的天文台之后,拼多多又将农耕博物馆搬进村小校园2024-10-20
- 网友鉴宝时自称文物是从博物馆拿的2024-09-22
- “坊巷法律人博物馆”在福州三坊七巷正式开馆2024-09-15
- 修复中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开辟首个永久性展览空间2024-08-30
- 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公布!福州多家上榜2024-08-29
-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
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升级开馆2025-01-1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