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仓山区高湖村“头雁”发展有思路 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效益、赢口碑

“我们高湖是全区第一个用贷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村,因为我们都把村集体经济增收当成自家事来做,现在村集体家底越来越厚。”说起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党委书记郑升感慨良多。作为全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村,通过巧用银行贷款购买商贸楼,如今村集体账上有钱了,民生实事干起来也更有底气。

高湖村南接仓山科技园,西邻三叉街,下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92万元,比2023年的526万元增长近九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密码里——近年来,仓山区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三级党组织领办项目”,牢牢把握村党组织书记作为集体经济核心引擎的“主心骨”作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让村集体经济走上了快车道。高湖村在郑升的带领下,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用活产业资金、激活自然优势等方式,解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密码”。

作为福州最大的城中村之一,高湖村拥有拆迁补偿款1.8亿元。“如果靠银行利息,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实现较平稳发展。”郑升说,除了补偿款,高湖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厂房、店面和公寓楼租金,每年有200万元。但郑升明白,如果靠“老本”吃饭,村集体经济很快会被几个兄弟村甩在后面。

面对城市化发展大势,深思熟虑的高湖村村委会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选择商贸业长久发展的健康道路。

机会很快出现。2023年,融侨翰林郡A区A7号楼挂牌出售。受市场影响,该栋商贸楼的价格下降了不少,财务出身的郑升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上车”机会。

但高湖村同时还面临另外一个选择,是购买部分商贸楼,还是整栋买?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本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是决定整栋买。”郑升说,虽然投资商业办公楼的行为很常见,但用“沉睡”的拆迁补偿款回购这栋商贸楼,还是较为超前大胆的。

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和股份经济成员代表会议通过,并经股份成员户代表签字同意,高湖村用拆迁补偿款和福州农商银行贷款回购了这栋商业办公楼。

事实证明,郑升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今,这幢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已经投用,实现招租95%以上,年租金达885万元,今后租金还将定期递增。

郑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租金收入来看,20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受益于盘活的资产,高湖村让“看得见”的村集体经济变成“摸得着”的红利。近年来,仓山区探索“721”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将70%用于村民福利待遇,20%用于村级组织日常运转,10%用于可持续发展投资,通过科学制定使用计划,推动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子走得更稳更实。

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高湖村用好“721”机制,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去年,每个股份经济成员收获1000元分红。村里老人的养老金、困难群众的救助金、学生的奖学金,都在逐年递增。腰包鼓了后,村里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去年,我们投资近65万元,大力进行河道改造、下水管道疏通工作,又采购了几台大马力抽水泵,以后,下雨我们再也不怕内涝了。”郑升笑着说。

尝到甜头后,高湖村用征地10%的留用地款,又对接了金色康城二期、悦庭郡三叉街地块项目店面4700平方米。“目前,已有七八家企业有入驻意向,项目将于下个月中旬进入‘榕易租’招投标程序,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1350万元,明年有望达1500万元。集体经济结出的硕果也让村党委的口碑越来越好,村民更加拥护我们了。”对于未来,郑升信心满满。(记者 林晗)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泉州市“集建入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