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7月29日,武平县永平镇杭背村扶贫产业基地“永晟农场”,10余名工人正在管理葡萄苗。今年,杭背村将60多亩葡萄园打造成为扶贫产业基地,每天安排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杭背村是县级贫困村。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该村重点培育了设施农业、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等三大产业,先后投入330万元建设绿色小盆栽温控钢架大棚项目,种植105亩、20多个品种上市小盆栽,建成葡萄采摘园60多亩,鼓励培植特色规模种植大户15户,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12户、20多人。

杭背村还将20多亩低洼积水农田改造成水面养殖,建设休闲垂钓乡村旅游项目,并兴建农民文化广场、神坛岽山体公园等项目,既拓宽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丰富田园文章,又推进了休闲体验的乡村旅游品位。

在永平镇,像杭背村一样,全镇以贫困村为单元,目前已建成扶贫产业种养基地15个,带动当地贫困户种养20多户,帮扶就业125人。

扶贫先扶志。永平镇积极引导贫困农户转变“等、靠、要”消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求发展致富信念,并推行“能人创业”帮扶办法,引导鼓励村主干、村致富能人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将体质弱、疾病缠身的劳力差的贫困家庭人口入股合作社,解决有就业、创业需求的贫困户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41岁的梁山村贫困户危枚连是一名残疾人,小学毕业的爱人李东阳无技术无资金,一家4口生活困难。今年,在镇、村引导下,危枚连夫妇先是参加“雨露计划”技术培训,之后又在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帮扶下,自己种植辣椒一亩多地,目前已进入采摘收获期。

如今,永平镇梁山、杭背、孔厦等村均成立农业果蔬专业合作社,旨在通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以投工投劳形式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笔者采访当天,梁山村营销大户陈添秀正在组织一批劳动力分拣新鲜辣椒。陈添秀说,她每天要从农户手中收购辣椒1-2万斤,最忙时得安排工人20多名,其中不少是当地贫困劳动力,“一些贫困户不但自己种植辣椒,采摘后空闲时还帮忙合作社分拣、装箱,这样又可增加收入。”

让“输血”变成“造血”扶贫,发展产业是关键。目前,永平镇实施“以扶贫产业基地为龙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精准扶持”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原先零星、分散的基地逐渐连接成片,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已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0个,创办家庭农场、花卉基地、机砖厂、木制品生产企业等5个,昭信村、唐屋村还开始实施10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杭背村、梁山村已启动实施休闲鱼塘的村财脱贫项目等。

为确保扶贫实效,永平镇落实帮扶挂钩责任制,组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分析找准致贫原因,并相应“一户一策”制定确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分类帮扶、精准施策,以“不脱贫不收队”工作要求切实将脱贫措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林航

相关阅读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院士专家共话海洋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