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原标题: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妤 通讯员 温连光 詹诗晨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   邱妤 摄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国家一级文物,著名革命烈士张溪兜在后田暴动中用以破仓分粮的斧头。龙岩博物馆供图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由养猪场改造而成的奇迈岚光农家乐。    (资料图)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邓子恢故居。   东肖镇供图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游客们观看农家乐中的红色文化展板。  (资料图)

红色东肖镇,今朝换新颜

面貌焕然一新的邓厝村。   东肖镇供图

东肖镇是龙岩新罗区红色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农村问题专家和革命家邓子恢以及首批全国抗日英烈、第一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陈明的故乡,也是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的出发地,是“土地革命之先声”后田暴动的发生地,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美誉。其中,后田暴动在福建和中国革命史上创下多个第一,它是闽西四大暴动之首,打响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建立了福建省最早的农民党支部;培养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党员和农村女党员;在土地革命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

    武装暴动,打响土地革命第一枪

1927年冬,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就设在东肖镇后田村。龙岩临时县委大胆吸收后田秘密农会会员陈锦辉等7人加入党组织,并于年底建立了福建第一个农民党员支部——中共后田支部。

中共后田支部根据临时省委和临时县委的指示,以预防土匪和维护地方治安为由,于同年12月在火星祠堂建立青年国术馆,以教习拳术为名训练农民,发动广大农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做好武装暴动前的准备。

据《龙岩东肖人民革命史》记载,1928年3月4日,后田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关帝福”庙会,地主豪绅用公偿款买猪肉、鸡、米果等,大搞“关帝福”,当晚在“老人拳术馆”大吃大喝,欢宴作乐。后田党支部挑选了20名青年国术馆会员,由陈锦辉率领,埋伏在火星祠堂附近的隐蔽处,处死了地主陈北瑞。接着农会会员直捣“老人拳术馆”。县委连夜召开群众大会,宣布陈北瑞的罪行,当场烧毁田契借约,并宣布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田地由农民分配,后又集合农会会员进一步收缴地主武装。翌日,青年妇女张溪兜等带领群众,用斧头破开地主谷仓。

按照临时县委的部署,东肖的郑邦、龙聚坊、邓厝、盂头等村也相继暴动,烧毁田契借约,收缴地主枪支弹药。3月7日晚,以后田村农会名义召开了全乡400多名农友参加的联欢大会,进一步发动群众,同时实行赤色戒严。

后田打响了土地革命的第一枪,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土地革命成功的示范地。

“由于后田暴动的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引起了地主豪绅的恐慌,他们逃到城里,向国民党陈国辉部告状、请兵,图谋扑灭刚刚点燃的革命火焰。后田暴动武装撤退后,陈国辉部即在村中大肆烧杀抢掠,逮捕了共产党员和群众60余人,当场杀害了陈军雄、张国民等3人。”新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介绍,暴动为之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道路。

据史料记载,后田暴动后,在出版的《省委通讯》中,介绍了后田暴动的全过程,并总结了经验,指出后田暴动“斗争策略是对的,在事前群众情绪很高涨,在斗争中群众有英勇的表现,及事后群众对党仍是信任,现在更形成势不两立的二大营垒,表面上虽然失败了,实际上我们已经取得很大的胜利”。

    奋勇争先,闽西妇女贡献多

“在旧社会,许多的妇女受到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方面的束缚和压迫,在政治地位、经济生活和婚姻生活等方面都是在最底层。闽西的妇女也不例外,当时抱养童养媳和等郎妹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连城、永定等地的河里经常都可以看到童养媳的尸体。”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闽西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雪英说,闽西妇女的无数悲剧和境遇,构成了后来闽西妇女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中东肖镇涌现了很多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妇女。

张溪兜是龙岩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由于家境贫寒,家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送给了东肖镇后田村张三姑家当“等郎妹”。1927年,邓子恢到后田,在衍新小学教书,并利用晚上的时间办夜校给农民扫盲,传授知识。

据张雪英介绍,当时在夜校里上课的基本上都是男的,而张溪兜每天晚上都会去夜校那里偷偷趴着听课,后来主动要求进去听课,成了青年夜校的第一名女学员。1928年,张溪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在龙岩县委郭滴人、邓子恢、罗怀盛等领导下,东肖发生了著名的“后田暴动”。枪声划破了夜空,震撼了闽西。张溪兜和党支部书记陈锦辉等同志一马当先,冲向豪绅地主的巢穴,收缴田契借约,并当场焚毁,宣布从此旧债不还,田租不交,田地由农民分配。人们通宵达旦地沉浸在暴动胜利的欢乐之中。第二天清早,张溪兜手持一把锋利的斧头,领着农友们直奔火星祠堂,将公田谷仓大门的铁索砸开,把200多桶谷子分给无粮和少粮的群众。农会还责令掌管公偿账款的地主交出所欠的公偿款,共收到四五百元。

“白色恐怖时期,张溪兜带领了多个村的妇女为红军赶制衣服、编草鞋、买油、侦察敌情。最后在榴坑一个阁楼上开会,被敌人包围,为了保护其他人撤退,她自己留下应对敌人,最后牺牲。”张雪英说,“除了张溪兜,东肖镇还涌现了接头户陈客嫲、张龙地等妇女,她们到山上给游击队员送粮食、送情报……不怕牺牲,没有她们,山上的游击队员就可能没法生存。这些妇女为土地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红绿结合,建设美丽新农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肖镇猪场较多,当时仅一个邓厝村最多时候就有七八十户的养猪户,为了减少生猪养殖带来的污染,镇村干部鼓励养猪户进行转型。

邓厝村村民苏毅原先的猪场规模较大,后来村里在整治生猪养殖污染时,他主动转型,将原来的猪场改造成奇迈岚光农家乐,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收集猪粪的池子变成现在的鱼塘,猪槽用来种花草做景观,小猪床改成了现在的烧烤桌子、凳子,原来的猪窝改建成为现在的餐厅……不仅如此,苏毅还将镇里的红色历史文化做成展板挂在墙上,吸引游客。去年一年,苏毅的农家乐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

“通过这种方式把废弃的猪场重新利用起来,不仅保护了环境,还促进了村里红色旅游的发展。”东肖镇邓厝村村主任邓跃彬说。

苏毅自己转型成功了,也不忘带动镇村的其他人一起发展。他雇用了村里的贫困户,流转土地让他们种植葡萄、百香果,将亲子游、休闲体验游与采摘游相结合,采摘收入和贫困户进行分成,以提高村里贫困户的收入和积极性。

“以前在家做些水电维修的零活,没有活的时候就没有收入,现在农闲的时候就来村里的农家乐帮忙,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自己家里的菜地也可以兼顾到。”在农家乐帮忙的村民邓龙斌说。

此外,邓厝村依托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美丽乡村。今年,环绕邓子恢故居打造的步行栈道已经全面完工,旁边的红色广场成为村民每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晚上这里都有好多人跳舞,有许多红色题材的广场舞,红色小剧场里也时常有演出。美丽乡村建设后,设施新了,空气也好了,白天都带孙女到这里玩。”村民张阿姨说。

如今,步行栈道已经把邓子恢故居、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环形的红色旅游线路。下一步,邓厝村还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下足功夫,将乡村游和红色游有机结合,打造红绿相间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陈锦娜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东肖镇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