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煤炭资源型经济曾占据经济总量80%以上的龙岩永定区,近年来实施“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立区、农业稳区”战略,发展动能转换加速——

从“一煤独大”到“四轮驱动”

东南网4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刘必然 通讯员 刘永良 苏冠生)芳菲四月,走进老区龙岩永定,目之所见热潮涌动:中央红色交通线研学游提升工程开工,文旅融合新业态加速培育;龙湖大桥施工正酣,为实现永定旅游“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构想再添精彩一笔;“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投产,“红色石材”迈向绿色发展……

永定区曾有“南方矿区”之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煤而兴,资源型经济曾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但经济结构不优、资源依赖过大,一度掣肘永定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永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文旅兴区、生态立区、农业稳区”的战略,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四轮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如今,“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已被打破,煤炭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1.3%优化为6.3%。2018年,永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7.2%,居全省前列。

从“黑煤山”到“花果山”

“这1000棵樱花树是去年种下的,今年花开得多漂亮啊!”看着粉白相间的山头,龙潭镇枫林村村支书严胜喜不自禁,“每个季节这里都有不同的看点,如果来得再早点,还能看到层林尽染的红枫景观。”

谁能想到,这片春意盎然的土地曾落满黑硬的煤矸石。“枫林村最多时有480多个煤矿。村民腰包是鼓起来了,可矿山却越挖越空。有时望着寂寥的山头,就感到路子不对头。”严胜说。

近年来,永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炭企业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0多家整合到19家。“龙潭是受影响最大的乡镇之一。但只有抹平生态欠账,矿区乡镇才能重新回到绿色发展的起跑线。”龙潭镇党委书记苏斌耀说。

枫林村被纳入转型方案,成立了旅游公司和苗木合作社,带动村民植树造林,打造枫林特色游目的地。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实现复绿面积83万多平方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矿区实现从“黑煤山”到“花果山”的美丽嬗变。2016年,龙岩市万花园林有限公司将蝴蝶兰生产基地落户枫林村。

“我们看中的就是无工业污染的环境和适合花卉生长的光热条件。”公司负责人严炳成说,去年,该基地培育的蝴蝶兰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永定6个主要产煤乡镇已有3000多名挖煤工人成功转型。

传统矿业也勃发出转型潜力。进入洪山乡,沿路成排的石材加工厂大门紧闭,昭告“永定红”花岗岩的野蛮生长时代一去不返。不远处,一座崭新的“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步入车间内,记者看到水枪与切割刀同时发力,难觅粉尘踪迹;工业废水统一导流至处理池,沉淀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2016年,永定统一关闭低效重污染石材加工厂的同时,规划建设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废水循环、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园负责人说,4月8日,第一批8家企业已投产,年可加工、销售板材430万平方米。近期,生态建材企业也确定入驻,届时可将边角料和沉淀的石粉加工为环保瓷砖,补全循环链。

“必须组建自己的工厂”

走进位于永定工业园区的闽兰之星,13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直径5毫米的光纤被拉细拉长。“这些产品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安防设施、智能化建筑上,现在投产不久,每月产值已接近500万元。”公司总经理兰长胜说,过去闽兰之星虽在全国有100多家代理商,但依赖代工。如今在永定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一季度订单不断,底气足了。

2012年开始,永定高陂、坎市等4镇先后委托原永丰新区、龙岩经开区(高新区)管理,位于高陂镇境内的福建永定工业园区一并划归,永定的传统工业优势骤然缺失,经济总量急剧下降。

永定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焕彩说,没有产业基础,就发挥乡贤优势,实施“回归工程”;分析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

2014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永定工业园南部园区扩区,新的福建永定工业园区在城区破土而起。招商的动员令一下,全区各级干部依托各地商会组织、投洽会,高频对接意向项目。

“必须组建自己的工厂。”兰长胜清楚记得,2018年自己在新春年会上的这句话经永定媒体报道后,马上得到区领导的关注,农历正月初四就专门在合溪乡召开招商座谈会,“亲自讲政策、鼓信心,邀请我们回乡创业”。

2018年12月,行政服务中心搬进永定工业园区。“围绕放管服改革,企业项目审批、惠企政策兑现等一窗通办,时长缩短至规定时限40%以内,为企业提供从注册登记到开工投产的零距离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吴云汉说。

贴近的更是心理距离。“我们每半个月就要走一遍园区所有企业,搜集企业的诉求与建议。在同外部门的高效联动中,分包解决企业资金、用工、用电等问题,打造安心谋发展、专注搞主业的创业环境。”黄焕彩说,闽蓝恒业原本选址在标准厂房的三层以上,园区考虑到生产实际,特地腾挪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相对独立的厂房,并将生产车间安排在一层。

全区上下齐心用力,“二次创业”蹄疾步稳。近两年,永定区引进260个项目。在永定工业园区,已投产的企业有30家,特别是光电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有23家光电信息企业入驻发展,产业集群渐显,初步形成以光电信息产业主导的工业新格局,201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今年以来,又有7个项目落户于此。

“土楼引来人,文化留住人”

服务业是区域发展的潜力所在。然而,作为永定旅游最亮丽名片的土楼,却一度面临“风景旧曾谙,打完卡就走”的尴尬。

如何改变现状?近年来,永定瞄准新业态,以土楼为发力点,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演艺、工艺创意深度融合,融入客家文化、健康疗养和水上休闲等项目,打造深度游、过夜游。

爬坡上山,记者来到拥有永定海拔最高土楼群的陈东乡岩太村。或圆或方的大小土楼点缀在2000多亩梯田之中,自然人文画卷随风舒展。“我们租下闲置土楼,改造提升为精品民宿,并根据节气来策划春耕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打造土楼梯田大景观。”龙岩文旅汇金公司相关负责人郭茂顺说,2018年7月,永定第一家高标准的品牌民宿阿牛家在岩太开张营业,今年春节假期12个房间就创造了5万元的营业额。

“土楼引来人,文化留住人。”永定区文旅局局长林如居说,以土楼入遗十周年为契机,永定出台了规范支持特色民宿发展的政策。2017年开始,着手实施总投资达366.23亿元的147个旅游项目。去年土楼民宿经济收入超过1500万元。如今,南溪土楼沟漂流、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福建土楼风情街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

红色研学游是永定文旅产业又一新业态。“清明前后,学员一拨接一拨。虽然我嗓子哑了,心里很欣慰。”在城郊镇桃坑村伯公凹,革命烈士后人、讲解员邹广敦告诉记者,“伯公凹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由粤入闽第一站,意义非凡。”

“土地革命摇篮和中央红色交通线是我们的两大红色名片。通过挖掘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旅游,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红色资源变成发展资源。”永定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助江灿春介绍说,去年4月开始,先后启动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大站永昌楼、伯公凹交通小站、牛牯扑等红色旅游景区等革命遗址的修复工作。目前伯公凹、牛牯扑景区已初步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其中,不少红色景区已入选各单位的研学教育基地。今年第一季度,永定区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培训班学员414班次共21532人次。

“古镇游览、峡谷漂流、民宿体验、红色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兴起,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去年永定旅游人数达9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林如居说。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武夷山三茶集团举办2024年新式茶饮展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