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龙岩新闻
分享

观澜·福见 | 我在长汀植下绿色希望

长汀县三洲镇丰盈农场

东南网8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苏依婕 通讯员 陈天长 文/图)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驱车来到水土流失治理的策源地——长汀县河田镇。绿水青山间,突兀出现一片红壤冲刷区,只见山包表土层冲刷殆尽、侵蚀沟密布,其间稀疏长着低矮马尾松和杂草。

“这片山头叫‘来油坑’,是特地留下的对照区,主要用于展示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灾害,同时供科研单位开展观测调查。”长汀县水土保持站高级工程师林根根介绍说。

从高处俯瞰,这个对照区,犹如青翠群山的一块伤疤,仿佛在提醒着当地人:牢记水土流失的痛,感恩治理带来的甜。

还我绿水青山

记者采访当天,巧遇到河田镇观光采风的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原局长钟炳林和一批退休老同志。

钟炳林回忆说,河田原名柳村,曾是山清水秀、绿柳成荫之地。后因山地植被毁坏,水土流失连年加剧,山崩河溃,河与田连成一片,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更名为河田。

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显示,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土壤侵蚀模数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12000吨。作为水土流失重灾区的河田镇,“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都说“有女莫嫁河田郎”,罗群英却不顾家人反对,于1994年从河田集镇嫁到水土流失最重的河田镇露湖村。一晃近30年过去,她也从青涩少女成长为连续4任的露湖村党支部书记。

“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罗群英回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河田镇,放眼望去大多是光头山,生活贫穷、生态恶劣。

在“三天不下雨便是旱灾、下雨三小时则成水灾”的露湖村,为了让村民不上山砍伐本就稀少的树木,河田先后实行了封山禁伐、煤炭补助、电价补助等办法。“一个煤球补五分钱,一度电补两毛钱,谁家上山砍树被发现,村里会敲铜锣通告全村。”罗群英说,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真正凸显成果的是从2000年开始的大治理。

有这样一张历史照片:2001年10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河田世纪生态园考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钟炳林手持扩音器,站在展板旁,向习近平一行介绍治理情况。

“这次考察几天后,习近平同志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批示。正是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200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吹响了新一轮治理的号角。”钟炳林介绍说。

2003年,长汀县水土保持局首次购买的SPOT卫星遥感影像直观呈现了水土流失治理阶段性成效。拿到“卫片”,钟炳林心中更有数了:“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如何恢复重建?我们想的不只是当下,而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怎么形成的,那就一步步倒回去,这就是‘反弹琵琶’治理法。”

彼时,当地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反其道行之,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的裸露林地采取乔灌草立体同步治理模式,借助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和陡坡地小穴播草等技术,在短时间内以植被覆盖林地,遏制水土流失。

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当地制定了山林权流转、资金扶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干部、群众、企业等向山而行,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地带开展生态种养业。

在被称为“难坑”的策武镇南坑村,1997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沈腾香带着村民在山上开荒种果,发展“草—牧—沼—果”生态农业,并引进企业打造银杏基地,把“难坑”打造成“富谷”;2000年,黄金养、马雪梅、黄发富等人主动承包上百亩山地开始种植杨梅、板栗……钟炳林对这群率先“吃螃蟹”的人如数家珍。他坦言,治理初期,在荒山上植绿开发实属不易,县水保、林业等相关部门想尽法子,尽力为这些种养示范户提供支持。

第一个8年过去了,至2009年,长汀县累计治理107万亩水土流失山地,山地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昔日“火焰山”披上绿装,“花果山”雏形初显。

种下绿色希望

水土流失与贫穷落后相伴,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紧依。经过治理,绿水青山回来了,外出的人也回来了。河田镇伯湖村傅木清便是循“绿”而归的返乡人。

1989年高中毕业后,傅木清面对浊水荒山,被迫到外地打工。随着家乡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个好消息传来,2004年傅木清揣着打工赚的积蓄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后购入水稻收割机,不断扩大生产。

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不断推进,傅木清愈发觉得前景光明。2008年起,他联合几名乡亲成立龙岩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长汀县清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并逐步在河田、三洲、濯田、四都、红山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率先开始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并为农户提供耕地托管服务。

时间来到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再干一个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绿,决不收兵。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习近平同志先后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入新的阶段。

“多亏这些年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也在稳步提升。”多年后,傅木清仍觉难以置信——过去亩产量不到250公斤的瘦田,如今不仅能产双季稻、亩产量超500公斤,千亩稻田还通过了无公害绿色认证,昔日贫瘠“望天田”变成如今“万亩良田”。

在露湖村,罗群英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殷嘱托,继续带着党员群众,一边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推广“草、牧、沼、果(菜)”生态开发治理模式,一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

“因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好,露湖村于2013年被列入龙岩市‘三农’综合示范点,获得400万元的综合整治资金,2018年又被列为省财政厅‘一事一议’乡村振兴奖补试点村。”罗群英介绍,2012年起,露湖村开启新村规划,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全村民居立面统一改造,垃圾统一收集,村道硬化了,农民文化广场也建起来了……新村新房新生活,农民脸上溢满笑容。

今日的露湖,已有百亩采摘园、千亩良田、万亩林地,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2022年突破20万元,“空壳村”逐步迈向富裕村。绿水青山正逐渐变为人们瞧得见、得实惠的金山银山。

走进位于露湖村的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电子屏实时显示:2023年8月4日15时16分,负氧离子8707个/cm^3,空气质量非常清新。看着昔日火焰山已成今朝大氧吧,水土流失治理的见证者、参与者钟炳林不禁有感而发:最忆曾经绿色梦,汀江白鹭约我前;喜看群山无穷碧,柳村再现还河田。

奔向金山银山

绿满荒山的背后,是滴水穿石的接力——在数十年如一日与百万亩荒山作战中,长汀县逐步探索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治理模式,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数据显示,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降至2022年的30.5万亩,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68.5%提升至2022年的93.43%,生物群落向多样性、稳定性演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21年10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标志着“长汀经验”走向世界。

接过接力棒,傅木清的儿子、“90后”青年傅桥也在毕业后回乡创业,复垦抛荒地,开展规模种植。“得益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才有如今的万亩良田,我们也有义务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来呵护这片土地。”傅桥说,作为种粮大户,他和父亲正带领一众乡亲深耕于绿水青山间,努力让河田变科技田、致富田。

奋斗在这山水林田的,还有一任接一任的长汀水土保持工作者。

8月4日晚,在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办公室,墙上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片,无声诉说着水土流失治理的蜕变。中心主任岳辉与老局长钟炳林及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专家讨论着生态项目。

岳辉见证了二十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嬗变。如他所言,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一代代水土保持工作者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把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挂起钩,一干就是数十年。

“从最初的封山育林、燃料补贴起步,长汀因地制宜、因山施策,探索出山地植被恢复、茶果园生态治理、崩岗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生态提质提效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效果明显。”在岳辉看来,水土保持工作非一朝一夕,一轮又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贯穿始终。

“新的历史时期,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不仅看水土流失率、森林覆盖率,也看重阔叶林比例、土壤肥力、绿色GDP、乡村人居环境等多元综合指标。”岳辉介绍,下一步重点工作是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规划、共同推进。

生态系统如何进一步修复、巩固?长汀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全县56个小流域逐一进行摸排调研,因地制宜策划项目进行生态系统治理。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用体的理念,当地逐步对涵养功能较弱的马尾松进行“去针套阔”改造、补植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建设碳汇林。此外,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及下游生态修复工程也加速推进。

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作为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旗帜的长汀,正持续改革创新,以水土流失治理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绿富共赢。走在长汀大地,记者看到,当地逐步发展起以林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林业,引入绿色低能耗的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了一批水土保持网红打卡点和生态旅游点……

今年4月,长汀县委县政府印发方案,提出“五个求进”,落实“五个坚决”,在精准治理、质量提升、生态监管、机制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开展新的实践,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下一步,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县域样板,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表示。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眼下,长汀水土保持工作者也忙着筹划全县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从“长汀经验”到“全国生态日”,长汀人民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龙岩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