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古代男子20岁行弱冠之礼,谓之成年;今日泉州开发区历经20年开发建设,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产业新区。二十载艰难跋涉,二十载风雨际会,昔日的荒坡野岭,摇身变成欣欣向荣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朝着“五个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晋位升级昂首前行。

泉州开发区二十年燃情岁月 建设国家级开发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濛园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爱拼敢赢、开拓创新的泉州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创造出海内外瞩目的“泉州模式”。彼时,泉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泉州南大门的一片荒坡地上开发建设开发区。1996年6月30日,清濛科技工业区正式成立,掀起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大潮。

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杨枝平介绍,开发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年-2000年,主要是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2010年,这是开发区快速发展、产能得到最充分释放的十年,年增长30%-40%,2011年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2011年至今,是转型调整阶段。其间,2003年9月3日,清濛科技工业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1月12日,汽车制造基地奠基动工建设;2006年6月,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复;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值此建区20周年之际,早报记者走访与开发区共成长的建设者们,追忆开发区二十载燃情岁月。

拓荒开园 建设省级开发区

●讲述人:一位园区开发建设亲历者

1996年,在鲤城区古榕巷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开发建设者们正埋头绘制一幅大大的蓝图。

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奋斗时光。在泉州,由市政府牵头设立市本级开发区,尚属首列。时任泉州市市长何立峰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他们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决策,晋江、鲤城及相关市政府部门鼎力支持,规划建设用地手续审批一路绿灯,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工作全面铺开,多个建设项目同步推进,掀起了“开发清濛工业区,建设泉州南大门”的热潮。

三条主干道路动工建设,开发建设全面铺开。

1996年6月三条主干道路动工建设,开发建设全面铺开。

一张图纸一根竹竿 荒坡上指点未来

“清濛园区用地大部分在池店镇,在当时是个相对落后的角落。”亲历者回忆,未开发建设前的清濛园区,处处是种不了庄稼的石头山,山上布满坟墓,荒草爬满山坡。

规划建设图纸出来后,招商人员就靠着一张图纸,向企业家描绘未来。

每当企业家选中了哪块地,招商人员就带着图纸、撑根竹子,带着企业家上山看地,“那时山上荒草丛生,老蛇出没,拿根竹子,既可探路,也为赶蛇”,当时曾有名带路的工作人员,在荒草丛中找路时,不慎摔倒踩进墓穴。即便如此,大伙儿依旧不怕苦不怕累,铆足了劲儿,在荒坡上开拓梦想。

泉州开发区二十年燃情岁月 建设国家级开发区

清濛科技工业区被省政府批准确认为省级开发区。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