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市政府出台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意见,到2020年——

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超百亿元

2017年全国两会上,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等词语频频亮相,其中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3月8日,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大刀阔斧支持我市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明确到2020年力争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形成1至2个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建设10个以上机器人创新、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曾健 陈默涵 文/图

到2020年 泉州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规模力争超百亿元

饮料装箱已由机器人代工

机器人生产线渐趋覆盖传统制造业

去年,泉州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涤纶长丝熔体直纺智能数字车间被列入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名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纺丝车间和包装车间引入机器人作业后,减少了一半的人工,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1600万元。

无独有偶,在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五轴装备应用车间内,生产线上下料环节由原先人工操作转向运用智能机械手,由此打通了环节间自动化衔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如今,车间内38台设备只需要16个工人,产能增加3倍,用工成本减少了35%,产品种类也增加至上百种。

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其中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传统轻工产业占六成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伴随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市场需求量大增。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我市开展“三个一千”计划,目标是推广应用一千台机器人,最终推广了1300台机器人;去年在“21211”工程建设中,又继续完成了在本地推广1000台机器人的目标。

据介绍,目前,我市纺织、制鞋、建材、食品、卫生用品、日用陶瓷等行业在焊接、喷涂、冲压、上下料、包装、码垛、雕刻、日用陶瓷滚压及成型环节,已经实现了机器人生产线的应用。数据显示,全市工业企业平均减少劳动力用工成本20%—30%,生产效率提高20%。

本地机器人产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机器人的同时,本地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据了解,2016年泉州机器人及其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约20亿元,涌现了华数、嘉泰、微柏、黑金刚、瑜鼎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喷涂机器人、磨削机器人、压铸五金机器人、水暖抛光机器人、石材异形加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整机生产及系统集成研发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在国内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黑金刚(福建)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眼于机器人与机器视觉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出了鞋业智能制造生产线。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设备运用过程中的功能需求和自身的购买能力,选择购买一个或多个单元并运用到企业生产线上,而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增加设备功能时,可以继续购买添加单元,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2015年实现了销售额4000多万元,到了2016年销售额翻了一番。”

近年来,微柏工业机器人(泉州)有限公司的机器人产品产值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从2013年不到600万元到目前已经突破6000万元,产值增长了十倍。

与此同时,泉州本地机器人产品走出国门,布局海外的步伐日渐加快。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我市机器人产品已出口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

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提升企业智能装备研发实力,面向全国的产学研合作日趋深化。据了解,这些年来,泉州积极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以此发挥装备高端专业人才在技术与产业政策上的支撑作用,推动平台与企业间的合作。

在泉州市“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展厅里,一台身披蓝色“外衣”的抛光机器人正“埋头”打磨着产品。据介绍,该款机器人是企业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能够实现对中小件复杂表面磨抛加工,可以节省能耗约三分之二。一套机器人自动研磨抛光线可以抵得上8至12个熟练工人,而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60%。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所研究领域涵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传感与工业自动化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与泉州七星电气有限公司、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等近40家企业建立了横向合作关系。

据介绍,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则与百宏、华宇、三斯达等泉州企业建立对接合作关系。同时,该研究院还积极研发护士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监狱哨兵机器人、涵洞机器人等新型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泉州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市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合作,在洛江规划建设机器人检测试验研发中心计划总投资1.91亿元,涵盖机器人质量检测与评定、机器人技术培训、机器人标准化建设及特种机器人产业平台等4个方面内容,建成后将为省内和周边省份机器人产业和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质量仲裁、新产品研发、产品升级、人才培训等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精准施策,重金支持机器人产业壮大

精准施策助力全市智能装备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实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并在泉州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推广应用,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3月8日,我市更是出台了以“机器人”为关键词的《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文件,推动泉州机器人产业在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等全方位突破。文件中,从扶持机器人研发与生产、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打造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和加快做大机器人产业集群等方面入手,重金奖励支持泉州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扶持机器人研发与生产方面,如,实施机器人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研发机器人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智能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传感器等重点领域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经评定,对实施单位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补助。对在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的机器人及其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或总集成项目,经认定为首台(套)重大装备和关键部件的,按其研发投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方面,如,对纳入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的机器人,按采购发票总价(不含税)的20%予以购置补助;对销售给本地企业的“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按销售发票总价(不含税)的10%予以补助。对现有装备和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市级财政按工业机器人购置金额(不含税)不高于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其中市级产业龙头补助金额上浮10%,最高不超过110万元。对新确认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予以重点扶持和推广,并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补助。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机器人应用生产示范流水线,在生产效率、用工、成本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竣工并完成验收认定后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补助。

打造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方面,如,对经泉州市高端装备专家组组织专家认定的机器人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按研发测试仪器、设备和软件投入额给予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评定为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给予建设单位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加快做大机器人产业集群方面,对新引进或本地企业进军机器人相关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超3000万元以上的,且在机器人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项目,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额8%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机器人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1亿元、5亿元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责任编辑:杨林宇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