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 泉州“一院一策”收效明显 促进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院一策”促进 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海峡网10月8日讯 (泉州晚报记者 王树帆)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泉州市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目前已出台以建设示范区为核心的“1+16”政策体系,推出40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首批6项举措向全省推广。其中,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一院一策”引进高校院所模式收效明显,目前引进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深耕科技研发,有的成果在向产业转化方面收获颇丰,有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据了解,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为了更好地集聚和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我市采取“一院一策”模式,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规划用地、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高校院所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院校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目前,我市引进共建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都已开始运营,并向科研转化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先后同100多家企业联合开展研发项目200余项,获得100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支持,自主研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智能电网系列装备、微型碳纤维纯电动汽车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自动喷胶机器人在半密封环境中向鞋底均匀喷涂胶水,随后由工人将鞋底与鞋面贴合,再由机器手将贴好的鞋放入压塑机中加压定型。这是该公司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硫化鞋柔性成型自动生产线。据介绍,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该生产线一班可生产1500双鞋,仅需12名工人,平均12秒就可生产一只硫化鞋,而此前同样的产量需要65名工人,成品率也由97%提升到99.5%,普通鞋厂投资一条智能生产线只要15个月便可收回成本。

实施“一院一策”只是我市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40项全国、全省首创创新举措的激励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达783家;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已建成34家科技孵化器(国家级2家、省级17家)、53家众创空间(国家级7家、省级26家)、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集聚孵化着一大批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土耳其喊话特朗普:别支持库尔德组织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