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陈埭镇闽禾一芳农场,收割机来回行驶,收割水稻。 (陈起拓 摄)
昨晨,在位于晋江市陈埭镇的闽禾一芳农场,整片稻田绿中透黄,一束束稻穗结实饱满,一股清新稻香扑鼻而来。农场负责人吕建波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早稻。
大暑前后,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双抢”季拉开序幕。
南方地区大多种植“两季稻”,“双抢”即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时间一般是7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初。这段时间恰逢大暑,天气炎热,但也潮湿多雨,此时庄稼生长迅速,正是“夏忙”时节。
“虽然辛苦,但比以前好多了。”吕建波告诉记者,除了少数田地机器无法通行外,现在播种、插秧、飞防、收割、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他驾驶的这台收割机是2016年买的,驾驶室装有空调。刚收割的这些稻谷品种是“泰丰优3301”,亩产可达1200多斤,比起其他亩产1000斤的常规品种,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不少,100斤“泰丰优3301”比100斤普通大米多4元—5元。
记者跟随吕建波走进农场,两名工人正在手工脱谷。“这些谷子是用来做种子的,所以不能用机械脱谷,必须用手工脱谷,才能保证质量、避免谷种混杂。”他说,抢收早稻已经持续了十几天,只剩下100多亩,再过三四天即可收割完;晚稻已播种完毕,目前正在灌田,8月初开展插秧。
介绍完“双抢”情况,吕建波同记者聊起自己做新型职业农民的经历。他出生于1986年,高中毕业便跟着父亲经营农业,成为“农二代”已有十多年,分别在陈埭、磁灶拥有567亩、268亩农田。父亲那一辈被称作“农民”,而吕建波这一辈的农户有了个新名字叫“新型职业农民”。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他参加福建农林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学习农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如今已完成三年大专学业,进入本科班学习。
收割过程中,晋江市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伟彬也来到现场开展指导。据黄伟彬介绍,晋江全市共有早稻种植面积4900亩,7月9日开始收割,目前已收割约3500亩。“今年气候偏暖,虫卵多,病虫害现象比较严重,我们中心也安排工作人员提前到各农场调查水稻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指导农户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赖艳云
责任编辑: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
晋江如期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会2020-07-2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