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城市,我们的共同家园。文明城市,城市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金字招牌”,表征城市建设管理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更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标尺。

创建文明城市,泉州20年磨一剑——2015年,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成功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如此,目前泉州所辖11个县(市、区)中,石狮、晋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惠安、永春、德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级),鲤城、丰泽、泉港、安溪获评省级文明城区(县级),洛江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区称号……环泉州湾,崛起福建省最大规模的城市文明群!

泉州深谙,创城永远在路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持续践行“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宗旨,着力建机制、补短板、拓内涵、提质量、强水平、聚合力,纵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群策群力、共建共享为显著特色,书写文明城市新篇章,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功在平时 常态长效 用法治和机制为创城保驾护航

创城永无止境。以创城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与契机,泉州功在平时、抓在常态、重在长效,以清晰思路、坚定理念、扎实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致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营造良好环境。

理念决定高度和成效。创城,泉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市委书记康涛、市长王永礼多次强调,创城要以人民为中心,创在平时、建在常态,通过提升泉州城市的外在颜值、治理水平、市民素质,推动“五个文明”共同进步,“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切切实实让老百姓受益、可感可知,不断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常态化抓创城,从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做起。把创城作为泉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目前,已形成“党委、政府重大谋划部署必有文明城市建设,调研督查必看文明创建现场,精神文明建设报件必作批示”的常态化机制。仅最近三年,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创建文明城市工作10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创城工作,泉州历来“一把手”亲自抓。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创城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层层创建机构由各级“一把手”担纲,有效保障创城工作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条一条抓整改、一分一分抓提升。落实落细,康涛、王永礼等四套班子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直奔现场,在全覆盖、高效率的网格化督查中,实地了解并协调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与此同时,全面建章立制,为创城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与制度保障。近年来,泉州陆续出台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个配套实施方案,修订建制区、市直部门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工作协调落实机制,常年进行考评督查,落实周巡查、月测评、综合性模拟测评、暗访督查、约谈督促、定期会商、通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

就在近期,旨在固化文明行为规范,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泉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制定出台,并将于9月底施行;《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将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有望于明年元旦起落地实施。今后,泉州文明城市软硬件,都将迎来新规范,焕发新气象。

全民参与 人人尽责 百万“志愿红”扮靓文明泉州城

被誉为民营经济特区,泉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人人都是创业者”,经济发展活力蓬勃。创城的过程中,以城市文明为豪,为文明创建而战,这种活力同样淋漓尽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和党员干部率先示范下,全市上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用自觉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文明创城,志愿同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流动于泉州大街小巷美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泉州注册志愿者达137万人,数量占福建全省四分之一,每10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5个志愿者。

如今,这一抹“刺桐红”,在全市各地扮靓文明城——

在鲤城区,中保公益义剪服务队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社区居民义剪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为街道社区、机关单位、公安机关等一线防疫人员,提供数十场次义剪服务。仅今年就已累计开展101场义剪活动,服务近9000人次。

在丰泽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公益宣传活动现场,泉州五中的20多位学生是主力担当。“拒绝餐饮浪费 我们在行动”“泉州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文明餐桌 厉行节约”……从分发宣传用品到耐心讲解,助力文明城让青春闪动更美风采。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案例之外,泉州各级举办的志愿活动响应热度,也滴水观海、有力验证——7月份,泉州启动为期5个月的“2020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周”,全市各地联动开展,累计3000多个团队报名参与。放眼泉州各县(市、区),近年来,我市已建设36个志愿服务驿站。以“志愿服务驿站”为基地,志愿者们有了共同的“家”,群众多了便民服务窗口,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模式,在泉州不断探索……

注册志愿者之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以及广大普通市民,一起汇入创城洪流,贡献智慧力量——

参与上街巡查市容市貌的市人大代表郑芳卉,指出城市卫生保洁、垃圾桶分类规范等方面可以提升的方向;市政协委员徐挚明把目光聚焦在停车问题上,呼吁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市民主动提升主人翁意识,一起让城市更有序;由35位热心市民组成的文明巡访团,日常通过“随手拍”形式,将发现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通过创城工作微信群,随时随地传给市创城办批转督促整改。

更广范围内,有效的基层自治,为文明城市创建凝聚深远广泛的合力。

以老城区鲤城为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该区去年选取15条背街小巷,创新推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党员街巷长制”,以党员干部带动辖区机关单位、商家、居民等参与共同治理街巷,取得良好成效。如今,这一模式在全区59条背街小巷推广实施,从源头化、精细化管理的层面,协调解决街巷问题250多个。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随着创城工作深入推进,更多文明新风吹拂刺桐大地——

厉行节约,倡导新“食”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连日来,一场“文明餐桌”行动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深入开展,通过提倡打包、使用公筷公勺、菜量多样化、厨余变肥料等方式,泉州人向餐桌浪费说“不”。

移风易俗,提升“情态美”。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不办普遍推行,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捐赠用于奖学奖教、老年事业、社会救助等,逐步形成“不比阔气比公益,不讲私面讲奉献,不炫富有亮作为”的社会风气。

身边好人,感动你我他。通过广泛开展“身边故事 共同铭记”“最美人物”评选等活动,那些感动泉州的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统计显示,全市“身边好人数量”居福建省首位,让文明泉州拥有了许许多多生动的城市代言人。

人民至上 利民惠民 文明城市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以创城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泉州城市在城乡、在山水、在软硬环境、在颜值气质等诸多方面,悄然发生变化。

“被家门口的公园倾倒,堪称城市最美绿地!”夏日的北滨江公园满眼青翠,让人心旷神怡。家住附近的殷女士,闲暇时都会到公园散步。

让殷女士点赞的这一公园,前几年还杂草丛生。近年来,结合创城,泉州整治晋江下游脏乱的同时,把滨江的山、水、林、湖、田、草等自然资源串点成线,让好山好水融入城市之中,把杂草地打造成了市民休闲胜地。

抓住优化城乡环境这个重点不放,生态连绵带建设、“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强基促稳”三年行动等等,在环泉州湾城市群齐头并进。

——古城“活化”开展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古城“七个一”示范工程,抓好64个古城重点项目,修缮西街、中山路风貌建筑,挂牌保护669幢传统历史建筑,完成金鱼巷整治,建成“东亚之窗”文创园。“润物细无声”的微改造中,古大厝修旧如旧,古街巷活化保护,古城逐步成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样本”。

——新城“集聚”实施一批新城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后渚、台商区白沙、晋东新区等片区建设,兴泉铁路、福厦客专、厦漳泉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一湾两翼三带”布局加速展开。由工人文化宫、科技与规划馆、大剧院、图书馆四座主题建筑和市民广场组成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以“四个花瓣”的形象呈现,矗立东海片区,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泉州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新行政服务中心、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投用,也让新城人气、业态、服务加速集聚,惠及广大群众。

——“强基促稳”直击民生“痛点”“堵点”,以1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努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针对中心市区安置房办证困难,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协调突破难题,目前,基本实现当天审批、隔天发证;实施“同心安居工程”,继去年帮扶108户困难群众改造危房后,今年计划帮扶第二批177户困难群众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现已竣工174户;29条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181个贫困村卫生医疗全覆盖、重点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等民生热难点问题整改成效初显。

还有更多微小的幸福,为每一个泉州家庭所深刻感受体会——

关爱未成年人,泉州打造“少年军校”“闽南文化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等一批闪亮品牌,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此外,社区未成年活动中心连续6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泉州每年建设20个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场所,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120个社区。

关注衣食住行,泉州城市建设管理下足“绣花功”,市容环境、交通秩序、背街小巷卫生保洁等一一迎来专项整治。

多年来,泉州多次跻身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榜单的背后,一位位具体的高层次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和市民群众为此现身说法、满意站台——

“拥抱人才的城市,让我们放心托付。”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扎根泉州的人工智能博士李俊,选择泉州装备制造所开启新的职业生涯。近年来,泉州不断提升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政策,让他来到泉州、留在泉州、爱上泉州。

“外来工也可以‘无门槛落户’泉州,这样的城市怎能不喜欢!”从重庆来泉务工的何先生,去年通过泉州出台的新规,轻松落户泉州,成为“新泉州人”的他,愈加感受到泉州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幸福。

□记者 蔡紫旻 林书修 孙灿芬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