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泉州全市42个“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亮身份

美湖村用观光小火车把村里分散的景点串连成线,打造精品线路。(谢曦 摄)

山水相依、古厝留韵,美如诗画的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像一首绵长的古曲,从历史深处发出袅袅余音,令人沉醉。

为了更好地保留住这历史文化的“基因密码”,今年以来,泉州市对全市42个“中国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留住乡村历史记忆。近日,记者随市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探访古村新姿。

观光小火车串起古村旅游精品线

位于德化县西北部的美湖镇美湖村,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山环水绕、屋田相伴,古桥、古官道、古墓留存至今,见证着这个传统村落的前世今生。

一块写着“中国传统村落 美湖村”的金色标志牌,悬挂在美湖村游客服务中心入口一侧的墙面上。用手机扫一下标志牌上的二维码,村落简介等图文信息即时显现,让人一目了然。游客服务中心由美湖的人民公社旧址改造而来,登上二楼的小茶室,品一杯村民自产的高山乌龙茶,站在阳台上远眺,绿意尽收眼底。

活化利用传统建筑,是美湖村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大亮点。“像旁边这座遐福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典型的闽南祖厝建筑风格,现在也是陶瓷学院的写生基地。”美湖镇镇长郭启建介绍,在组织开展美湖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美湖村对金书楼、遐福堂、美湖人民公社旧址等传统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改造,深入挖掘、活化利用。除了遐福堂之外,历史悠久的厚房堂祖厝群被打造成家风家训馆,中西合璧的金书楼也已经完成修缮,准备开发为演武堂,展示龙兴太极拳、绵桩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独有的山水风光、特色村落和文化底蕴,成为美湖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今年5月,该村投资690万元建成的仿古轨道观光小火车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当月就吸引了2万多名游客前来体验。坐上小火车,沿着从村中穿流而过的小尤溪蜿蜒而行,水清岸美,清风扑面,近处的戏水小鹅与远处静默屹立的古厝群相映成趣,让人一见忘忧。小火车的终点处还有一段亲水平台,夏天到这里打水仗、摸小鱼,最是惬意。

“目前,我们以龙湖生态亲子旅游为核心,用小火车把村里分散的景点串连成线,结合古建文化展示、拓展培训、树屋体验、大龙湖漂流等,打造了一条精品线路。”美湖镇人武部长苏基壁说,接下来,美湖镇还将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开发民宿,植入新业态,让老房子以全新的状态延续下去,以景区带动古村发展。

保护与整治并进留住美丽乡愁

驱车来到德化龙门滩镇碧坑村已是傍晚时分,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古朴宁静,犹如世外桃源。虽然毗邻石牛山国家4A级景区、岱仙瀑布、龙门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龙门大峡谷和塔兜温泉,但碧坑村却如深山中的一颗明珠,碧水绿潭、小桥流水、古木葱茏,保留着最初的模样。

“古民居多、古遗迹多、潭多、桥多、树多,是碧坑村最大的特点。” 德化县龙门滩镇人大主席赖宝彬说,2017年碧坑村被住建部等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来,已编制完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并通过评审,实施古建筑保护、文化挖掘、环境修复、村庄整治等综合措施,完善了空间规划布局,并深化“一清二整三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做好垃圾收集处理,开展房前屋后花化美化,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秉持‘修旧如旧’原则,碧坑村对现有传统古民居、祠堂等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在修缮传统建筑的过程中,本地的村民和传统建筑工匠们也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风貌保护。”赖宝彬介绍,修缮后的乡公所内设有戏台,成为非遗展示、集体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小学旧地会堂旧址等经过复古式改造后,已变身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等。为保留历史环境要素,吊脚楼客栈、古代碾米水车、古石磨和苏潭古寨被一一修复,修复后的古官道,还将客栈、水车、石墨串点成线,打造“历史穿越长廊”。

“下一步,我们将走出去‘取经’,学习其他传统村落的好经验、好做法,丰富内涵好迎客。” 赖宝彬说,碧坑村也将建设好数字博物馆,丰富民俗文化、村志族谱等资料,让浏览者全方位地了解碧坑村的“乡愁记忆”。

(记者 谢曦 通讯员 李泽裕)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