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十三五”时期,泉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泉州市全社会R&D(研发投入)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67.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0.98亿元,增加近一倍。 □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王燕双

泉州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四连升”

2016年以来,围绕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七大改革任务,我市实施45项首创创新举措,其中19项被省里列入推广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6年的14.43%增长到2019年的17.90%。泉州高新区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77亿元,比增16%,在全国169个高新区综合排名第67位,排名实现“四连升”。

创新主体数量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311家;2020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1000家。全市还拥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739家,居全省第一,有74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十三五”以来,依托“一院一策”模式,我市引进共建中科院授时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中心”、泉州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泉州市云箭测控与感知技术创新研究院、泉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与民营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有效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意见》,目前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有59家,其中省级17家。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突破3亿元大关

科技人才为创新创业持续注入动力。我市实施“人才+项目+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政策,自2017年启动申报工作以来,共资助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49个,资助计划经费近6000万元,有效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我市还采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精准引才模式,2017年以来共征集10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立项支持39个项目,资助计划经费6000余万元,对我市创新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量为78项,2020年1—11月,这一数据已经达到228项,成交总金额达到3.4亿元,近三年来首次突破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8.14%。

科技特派员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将科技特派员服务延伸拓展到二、三产业,累计选认省级、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074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法人)团队153个,实现乡镇(街道)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400多项。我市还摸索总结出多种星创天地发展模式,创建国家、省、市级星创天地61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区三园”建设模式稳步发展。园区的核心区和示范区面积有19790公顷,去年总产值达到702亿元,年度研发总投入4.15亿元。2019年,在全国157个参评园区中,该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九位。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