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围观张明铁制作“妆糕人”
一双巧手、五彩面团,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过后,就幻化出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姜太公等“妆糕人”形象。这项手艺,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洋溢着别样的年味。
“妆糕人” 民俗年货走俏
年终岁首是民俗活动最多的时候,买“妆糕人”的人多了起来。近日,记者在“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明铁的家中看到,他正在赶制一份“妆糕人”的订单,多个摆满“妆糕人”成品的米筛晾在室外,家中飘满糯米香气。
在“妆糕人”成品中,关公、孙悟空、何仙姑、姜太公、南音、拍胸舞、惠安女、机器猫等不同造型的都有,在这五彩缤纷的人物世界里,年味更浓。
做了40多年的“妆糕人”,张明铁的手艺可谓精湛。只见他从几个彩色面团上揪下原料,经过几番揉、捏、搓、切,短短的几分钟,一尊“关二爷”就捏好了。
“以前摆摊,关二爷、孙悟空、猪八戒、何仙姑等传统形象捏得多,现在为了迎合小孩子的口味,偶尔也捏捏熊大、熊二、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张明铁笑着说。
新一代成品更惟妙惟肖
泉州“妆糕人”源于古代中原的“捏面人”,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制品,常见于节庆场面,为礼俗增添欢乐气氛。此类手艺在中国流传甚广,因各地物产不同,制作原料有小麦、大米等之分。在泉州、台湾等地,“妆糕人”又叫“米稞雕”“糯米尬仔”等。
张明铁介绍说,“妆糕人”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为五颜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团,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再用竖穿“妆糕人”躯体的竹签举着或插着。“妆糕人”的服饰、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黏贴而成。
张明铁向记者演示“妆糕人”手艺,妆塑的是姜太公钓鱼。制作开始,他检查备好的原料柔软程度,接着拿起一根大小适中的竹签做支架,先把搓捏好的人物双腿和脚粘贴到竹签,继而再拔出原料压扁往上铺陈上半身的衣服和双手,手配钓鱼竿。躯体部分完成后,给点缀各种必要的彩色纹饰。这道工序做完先搁一边,他又拿出一根更细的竹签,用糕料抟出脸部和头帽,用扁针挑、拨手法描好五官相貌,最后把它插在躯体上端。40多年的磨炼,他的制作技艺已十分娴熟。精巧妙手,只花了近20分钟就制作好了。
据介绍,在北方,“捏面人”用的是麦面,泉州早年麦面稀缺,“妆糕人”改用大米粉、糯米粉混搭,从而让这一民间艺术在闽南落了脚。经过科学的研制和配方,新一代的“妆糕人”在质感、外观、造型、保存期上已明显优于传统,保存期已从最多一个月延长到好几年,外观进一步精细化,从粗犷的手工制品“进化”为惟妙惟肖的手工艺术品,成为闽南民俗的一朵奇葩。
子承父业传承“非遗”
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早年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副其实的“妆糕人村”。每逢传统节庆,张厝人奔走于泉州城乡,售卖“妆糕人”。张明铁的祖辈也以此为生,其父张丽水亦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岁起,张明铁便跟着父亲走街串巷。
跟随父亲摆摊的日子,也是张明铁学习“妆糕人”手艺的时候。父亲一边帮客人做“妆糕人”,一边扯下一块面团让他从简单的造型学起。比如做生肖系列“妆糕人”,父亲没有讲过什么理论知识,只做了个成品让参照。做完后觉得跟父亲做出来的不像,就揉捏成团,重新做一次,如此反复不断练习。
过了年,张明铁64岁了。他说,为了传承传统手艺,儿子、女儿也学习掌握了“妆糕人”手艺。除了摆摊外,他们还承包了插花包等订单,有人家里有喜事,会来整批订购。(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黄秋莹 文/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 福建59所学校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21-11-05
- 海峡两岸昨日联合祭孔 展现两岸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共同传承2021-10-17
- 泉州老年大学——泉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2021-10-15
- 咱厝大学生推广家乡传统文化 利用AR海报让南音动起来2021-07-15
- 端午假期厦门各景区等推出丰富传统文化活动2021-06-15
-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莆田举办2021-04-20
- 一见·三次用典,理解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意2021-03-25
- (学习进行时)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习近平为何频频调研?2021-03-24
- 泉州:邻里互助送春联 反诈防疫齐宣传2021-02-04
- 国风游学记,千年元坑古镇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旅游集结地!2020-12-17
-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
为“疫”而战!泉州交警全面开展疫情防控交通2021-11-2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