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打造碧海银滩,泉州持续发力。近日出台的《泉州市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今年6月底前,集中开展近岸海域和海岸带存量海漂垃圾攻坚清理,年底前,沿海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面建立海上环卫队伍,2022年基本实现海漂垃圾治理常态化、动态化、网格化。

背景 构建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2015年,《泉州市海漂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在全省率先打响“碧海银滩”保卫战。2017年,三年行动收官后,泉州又出台《泉州市海漂垃圾治理方案》,将海漂垃圾治理转为常态化工作,逐步建立海漂垃圾日常清理、属地负责、部门协作、资金保障、考核考评等五方面工作机制。

随着近年来泉州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海漂垃圾日常治理成果显现。据市城市管理考评中心数据显示,海岸带环境卫生考评得分已由最初的平均不到60分,提升到目前持续稳定在平均90分以上。2020年,全市36个近岸海域国、省控站位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91.7%。

“《实施方案》的出台,主要针对海漂垃圾治理过程中海上环卫还未全覆盖、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上岸垃圾处置不规范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要求,旨在构建完整的海漂垃圾收集、打捞、转运、处置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行动 6月底前清理存量海漂垃圾

根据《实施方案》,即日起,泉州将启动“海域海滩海岸垃圾攻坚整治行动”,各地以镇村为单位,采取网格排查、限期整治、水面打捞、岸边清理、挂账销号的方式,对近岸海域、海滩、海岸开展既有垃圾再排查和攻坚清理。要求到6月底前,做到海岸线可视范围内,海面无成片垃圾漂浮,海滩、海岸无成堆垃圾积存。

在建立海上环卫机制方面,年底前,沿海各地应完成组建海上环卫队伍,作为海上打捞、岸线保洁、垃圾分类和规范处置的实施主体,并配备打捞船舶、打捞工具等保洁设施。海上环卫范围覆盖近岸海面以及高低潮位之间的海滩,与陆上环卫无缝对接;并根据潮汐和垃圾漂移规律,对湾区澳内、入海河口、湿地滩涂、潮流回旋区、渔业养殖区等重点区域实行每日打捞清理,对沿海全岸段和近岸海域实行每周至少1次全覆盖打捞清理,对台风、天文大潮退后造成的垃圾集聚应立即进行重点打捞清理。

同时,泉州还鼓励沿海各地采取县级政府打包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一县一公司”全海域统一环卫保洁的做法,推行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模式。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实行“全市一公司”全市海域统一环卫保洁模式。

提升 建设陆上转运堆场

为补齐配套设施建设短板,沿海各地将在海上养殖集中区、重点渔港区,结合镇村垃圾转运站布局,建设或升级改造一批环卫船舶靠泊点和上岸垃圾集中堆场,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与相关部门联网。根据要求,2021年,沿海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应完成建设靠泊点、堆场各不少于1个。此外,打捞清理上岸的垃圾也要科学分类并做到日产日清,对无法再次利用的垃圾转运无害化处理,涉及危险废物的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

“在严控陆源垃圾入海的同时,《实施方案》还提出进一步加强海上垃圾治理的要求,从源头防治海水养殖垃圾、渔船渔港垃圾、商船港口垃圾和互花米草等生物质垃圾入海。”该负责人说,10月底前,全市将完成规划外水产养殖清退并实现水域滩涂养殖证应发尽发。同时,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到2025年底前,将全市浮筏等养殖设施泡沫浮球全部替换为塑胶浮球。

声音 倡导更多人参与海漂垃圾治理

石狮三面环海,海岸线跟生产生活区域紧密相连。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石狮市祥芝镇先行先试,依托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持续打造“净滩行动”和“船舶垃圾不落海”等海漂治理品牌,提高民众环保参与意识,推进海漂垃圾治理取得新成效。

“《实施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对海漂垃圾治理的重视,对我们这样的民间公益组织来说是很大的鼓舞。”石狮市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蔡鹏泽说,协会自2014年创立以来,参与的志愿者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约400人,共开展了872场“净滩行动”,参与人数达到十万多人次,“协会主要负责海漂垃圾的收集,后续的转运、处置都由镇里负责。现在《实施方案》里对构建海漂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有了明确规定,海漂垃圾的处置将更规范。有了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支持,生态环保理念也会更加深入人心。”

“《实施方案》也体现了源头治理的重要性。”蔡鹏泽说,协会目前正在设计方案,计划通过发放奖状、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海洋环保进校园等方式,倡导更多的船主、渔工参与“船舶垃圾不落海”行动,将海漂垃圾治理工作从海岸线延伸至深海上。

(记者 谢曦)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党报记者八闽行 | 创新驱动,世遗之城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