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特色产业富口袋,环境治理破难题,乡风文明开新篇……随着乡村振兴实践渐入佳境,泉州各县(市、区)纷纷探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金点子”,打磨出一把把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在山乡沃野全面铺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泉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动乡村产业较快发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公共服务全面升级、农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在2020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第三名,跻身优秀等次。 

发展特色产业 催生乡村兴旺

靠海吃海,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晋江金井镇围头村以五大文化(战地文化、滨海文化、渔村文化、侨台文化、海丝文化)为依托,全力打造五色围头(红色党建、绿色渔村、蓝色海湾、白色沙滩、金色产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鲍鱼养殖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围头村大力推动“鲍鱼养殖+休闲体验+渔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看金门、探炮洞、逛古街、泡海水、吃海鲜、抓鲍鱼、住民宿、听故事”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产业增值、村民增收效果显著。2020年,围头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围头村是我市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缩影。当前,我市做强做优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一、二、三产业日趋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形成泉港粮油、石狮水产品、晋江惠安烘焙休闲食品、南安米面主食制品、安溪茶叶加工等多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提升人居环境 扮靓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务实有效、持之以恒地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的坚实基础。

在石狮永宁镇郭宅村,原本“脏乱差”的鸡舍鸭舍不见了,变成一处处小花圃、微农田;房前屋后不再垃圾成堆,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绿地、挺拔的树木和各色的花儿。据了解,郭宅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出旧小学闲置土地近6000平方米,出租改造成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增加村财收入,帮助村民就业。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已顺利通过国务院大检查和省上全面考核验收,“一革命四行动”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累计完成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2万户、农村公厕1489座,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99.80%;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实现全覆盖,超额完成覆盖90%行政村的任务;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1865个,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整治既有农房(裸房)33671栋,实现既有农房整治“镇镇有示范”;2046个村开展房前屋后整治,整治率达99.56%。

引领文明乡风 破解发展难题

作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风文明从根本上破解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难题。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是多地摸索出的宝贵经验。

为推进移风易俗,南安乐峰镇湖内村制订《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村两委、党员等带头签订简办承诺书,并入户动员。村民潘坚心九十大寿生日带头不办,他还将省下来的钱捐给老年人协会。村民们拍手叫好,纷纷效仿,风气为之一改。

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城关,偏远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德化县龙浔镇英山村发动退休干部、老党员参与“爱心厨房”建设管理,实现“爱心厨房”的“自给自足”和持续运转。雷峰镇为辖区内各村留守老人绘制了一幅爱心服务构想图,依据本地实际制定系列活动时间表,各村分时间开展爱心活动。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集中各方资源力量,全力聚焦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效赋能、示范创建提升扩面等五大方面重点,继续保持创新举措优势,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记者 许雅玲 实习生 黄诗艺)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