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泉州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现场开展儿童急救培训

不少家长前来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

“当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先将婴儿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前胸,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卡在下颌骨位置,另一只手在婴儿背上肩胛骨中心拍5次;如果没有吐出,立刻将婴儿翻过来,头朝下脚朝上,面对面放置大腿上,一手固定头颈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压迫胸廓中间位置,重复5次后将孩子翻过来再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异物从气道中喷射出来,此时婴儿方始脱离生命危险……”昨日上午,泉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异常热闹。该医院医护人员现场教学,指导市民学习婴幼儿及儿童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

据医生介绍,异物梗阻时,很多孩子往往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窒息死亡,因此,家长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活动现场火热 家长踊跃参与

在活动现场,正在讲解示范如何操作海姆立克法与心肺复苏术的重症医学科的杨美菊副护士长被家长们包围在中间。“要用手掌根发力,脚也要放平……”听完讲解,众多家长纷纷踊跃参与进来,杨美菊不厌其烦地纠正着家长们的动作,耐心指导家长学习。

家住丰泽新村的王女士说,自己也有一双儿女,一个正在读幼儿园,一个才七八个月大。她说,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儿童被异物卡喉或者窒息的新闻,作为母亲她感同身受。作为家长,在这样特殊的节日里,除了物质上能够给予孩子,另外一个重要的礼物就是安全。

“我今天就是特意来现场学习的,之前自己看过视频学习,但不如现场由护士亲手指导的效果好。”张女士家住儿童医院附近,得知医院会在儿童节当天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她特地前来学习相关知识。一旁的陈女士也频频点头,表示学习急救知识很有意义,“希望没有机会用到这些方法,但万一意外发生,或者在外面碰到别人的孩子遇到意外,这些都是能救命的技能。”

儿童发生意外时 家长要懂得急救

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沈美丽说:“儿童遇到意外事故时,如果心脏骤停,在4—6分钟内若不能及时得到救治,会对大脑和其他重要身体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孩子及时采用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在危急时刻甚至能将宝宝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异物梗阻、溺水、呛奶等各种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心跳骤停 。即便有家长知道操作,但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般轻怕孩子胸口或背部,用错了方法一样也回天乏力。”沈美丽说,“有家长担心自己用力按压,会把孩子压坏了,造成二次伤害。在临床中,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发生窒息时,懂得操作的家长不用担心自己动作规范与否,只要敢于按压,确保孩子的心跳不停,后续的病症我们都可以一一对症进行处理。”

这些救命技能 家长必须学好

“当意外发生时,家长是第一施救人。”沈美丽说,心肺复苏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紧急救助方法,家长应学习谨记,避免在突发状况时手足无措。所谓心肺复苏是指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应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孩子身体状况。在发现孩子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儿童的人工呼吸应采取什么步骤呢?据沈美丽介绍,第一步,用手指轻轻抬起孩子的下巴,确保宝宝气管畅通。同时向孩子的口、鼻大量吹气,并确认宝宝的胸部是否鼓起。吹气时不要用力过猛,避免空气进入胃部,应以胸部轻轻鼓起为准。第二步,嘴离开后,观察孩子是否能自主呼气。第三步,吸入的空气分几次吹入孩子肺部,每3—5秒吹气一次,每次吹1秒,反复进行,直至孩子恢复自主呼吸。

应注意的事,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频率是不同的。对新生儿(0—28天)心脏按压每1秒2次,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次数之比为1∶3,即每按压3次,吹气1次。对婴儿(1—12个月)及儿童(1—13岁)心脏按压为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为30次按压完成2次吹气。若同时有2个人在对患儿进行救治时则1人持续按压,另1人每间隔15次按压为患儿吹气2次。应注意的是针对1岁以下的婴儿,应采取对孩子口和鼻同时吹气的人工呼吸方法,对1岁以上的孩子则应采用口对口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在进行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不要压迫宝宝的肋骨和心口窝。新生儿(0—30天)心脏按压的部位为左右两侧乳头连接线与胸骨的交点。用1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同时垂直按压,每分钟120次;婴儿(1—12个月)按压的部位为宝宝左右两侧乳头连接线与胸骨交点向下一指宽处。按压手法同新生儿,每分钟100—120次。幼儿(1—8岁)用单手手掌下部垂直按压宝宝的胸骨,每分钟100—120次。8岁以上的儿童按压建议按照成人的模式,即一手的掌跟放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偏下方约为胸部的中点位置,另一手置于掌跟之上,向下垂直按压,肩部、手肘、腕部在同一直线上不要弯曲,利用上半身的力气,频率是100—120次/分钟。(泉州晚报记者 苏凯芳 实习生 刘熠烨 文/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