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文化旅游界资深人士共话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

文化旅游界资深人士共话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

复建后的小山丛竹再迎大咖。近日,“宋元中国·古城风华”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沙龙活动在泉州小山丛竹书院举办。活动邀请了人民网原总编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清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瑜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小山丛竹书院山长王铭铭,福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林玉平,当代艺术家吴达新,北京青普福建区域公司总经理宫琳娜等文化旅游界资深人士一同“探知古城”,共话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

思想碰撞 “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活态传承的故事”

活动由古今结合的南音Rap《Zayton泉州》开场,年轻活力的电音Rap“邂逅”世界级非遗南音,让人耳目一新,用青年潮流的方式致敬泉州古城非遗传承。

古城文脉赓续,一定要保有敬畏之心,留存文化载体,保留乡愁记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进行了“触碰历史文化深处的原始记忆”主旨演讲,提出城市的建设与文化的保护需要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不要让古迹、古建筑淹没在高楼大厦当中。

在小山丛竹书院山长王铭铭的主持下,与会人士纷纷就泉州古城文脉赓续和国际传播出谋划策。泉州古城办常务副主任、泉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李伯群以过往的经验,谈到近几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泉州古城的活化与保护工作正在稳步展开。保护古城,要留住原真的记忆,需要发动更多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古城。面临保护和开发的双重压力,要在活化的同时保护好古城的文化。特别建议要保护好闽南话,诸多泉州非遗项目以闽南话为基底,对方言要进行活化利用与传承保护。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秦瑜明教授指出,以“破圈”的电视节目为例,每一项文化都与传统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赓续应该把历史文化与过往及现代的生活相结合,才会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

福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林玉平谈到,文化的赓续离不开整理、挖掘与撰写,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典籍的形式进行保护与传承。譬如小山丛竹内,诚正堂、不二祠及晚晴室内的每一本文化典籍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智慧和文化内涵,希望这些典籍能让泉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和互动中独具魅力。

泉籍当代艺术家吴达新则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泉州的城市品牌经营与推广。品牌对标方面,以意大利威尼斯为例,泉州在古文化、古建筑、古艺术品等方面的保护需要学习威尼斯,要做到极致保守、极致严谨、极致开放。同时,泉州要拓展,要创新,要有国际语言,需要注入更多的当代元素,有了国际化的语言才能让国内外的人看懂,用世界的语言讲好活态传承的故事。

北京青普福建区域公司总经理宫琳娜在晋江梧林的基础上,以行馆经营的经验,构建了遗产文化的活态运营商概念,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变现,在有形的文化空间里装入无形的文化体验,对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赋予文化高附加值。

古城品牌形象发布 校地合作共推古城宣传国际化

为进一步打响“世界的古城 活着的古城”品牌,当天还以动画形式诠释了泉州古城品牌形象。古城品牌形象融入红砖墙、木偶戏、南音等元素,以砖红色为底,构建出“Zayton”刺桐的意象,充分展示了泉州古城多元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此外,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还共同签署《品牌传播项目合作协议》,将就加强和改进“泉州古城”品牌推广、IP打造、国际传播工作开展合作,期待未来将古城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国际化。

7月18日—19日,与会嘉宾组成“探知古城”工作营,深入泉州“问诊把脉”,探访中山路、金鱼巷、西街、旧馆驿等古街古巷,“润物无声”孵化空间、西街游客服务中心、非遗馆、五店市等文创文旅业态,以及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府文庙、草庵摩尼教遗址、六胜塔、石湖码头等遗产点,实地考察研讨,探讨如何以古城文化为基础,将古城IP和形象传播到全世界。(泉州晚报记者 殷斯麒 实习生 吴姗姗 文/图)

责任编辑: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